《守边人》:“永不移动的生命界碑?
由吉林省委宣传部、常颖集团出品的电影《守边人》,讲述了一个普通退役军人自愿守卫北疆边境半个世纪的感人故事。艺术笔法简单,充满激情。主人公魏的原型是“时代楷模”“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魏德友。1940年出生,1964年从北京军区调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61团二连。在中哈边境的萨尔布拉克草原无人区,他和妻子刘晶主动请缨,在20公里的边界线上巡逻了50多年,在边境线上打造了“永不移动的生命界碑”。
电影《守边人》剧照
在整个剧情中,现实和过去的事情交叉。这种结构避免了叙述的单调,同时突出了大卫命运的重要节点。这部电影聚焦于他命运的几个转折点。首先,魏在归隐戍边前寻找对象。24岁的肖伟和一位相亲女坐在桌子对面,镜头幽默而略带仪式感。肖伟很赞成刘晓浩,刘晓浩陪他去了他住的新疆,骑马巡逻,流产两次执行任务,这样他就可以白头偕老了。第二,161团二连解散。为了照顾团队多年的辛苦,上级把它改成了小康之地,而大卫不想进城“享受幸福”,于是找到了团部,努力留在了边境。上诉得到了上级的批准,魏巍保卫边境的决心更加坚定。即使小女儿留在兰芝在县城的家里上学,她也受到委屈,想念父母,她保护边境的决心没有动摇。后来,劳伟到了退休年龄,长大后的女儿不得不多次到城里接他养老,但劳伟不愿让妻子走,他继续一个人守着老房子,升国旗,喂鸡放羊,用栅栏和界桩在边境线上巡逻,持续了50多年。演员刘佩琦生动地刻画了魏从少年到老年的朴实坚韧的军人气质。
这部电影横跨半个世纪,注重使用道具和细节来发现年代特征。比如电影里的小录音机,设置得很巧妙。它始终伴随优艾设计网_PS论坛着魏,在他孤独的身影中释放着丰富的信息,其中播放的歌曲和新闻不仅标志着一个特定的时代,也透露着人物的一些心曲。还有贴在室内的毛主席画像,有双喜有奖的搪瓷缸,还有刻在边框树干上的“中国”二字,都真实再现了他们那个时代的沧桑。
巡逻的日子大多平淡寂寞,但也有危机和危险。当界河被暴雨洪水冲上岸时,魏命令玩忽职守的连长拿着枪分发抗洪麻包,挡住了洪水。外军翻土时,魏举枪与其他五人对峙,冒着生命危险阻止外军入侵。在这次边境事件中,哈萨克牧羊人埃塞尔积极从中斡旋。后来,他与魏建立了兄弟般的友谊,这也体现了边疆民族的大和谐大团结。
除了魏的家庭,这部电影还涵盖了张和花花、马忠成和一起去新疆的命运。——花花死于抗洪,马忠成在巡逻时被狼咬死等。这显示了边防战士对边防事业的忠诚和奉献。
五星红旗出现103010次以上最动人。每天早上,魏都会在边境地区的老房子前面升国旗,奏国歌。飘扬的五星红旗,激昂的国歌旋律,大卫庄严的敬礼,庄严而感人。在一个场景中,边防支队举办了一个展览,借用魏褪色的国旗。升国旗的第二天,魏在小女儿的建议下,用红领巾代替国旗,继续他每天升国旗的使命。国旗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象征。尊重和保护国旗是为了
在娱乐消费成为时尚的今天,“老魏人”无怨无悔地投身于守边之路,不避艰辛,尽心尽力,只为保障民生幸福。他们矢志不渝的责任感和对国家的热爱值得人们的高度赞扬和永远怀念。同时,随着电影的市场化,主旋律作品也有了自己独特的思想价值。坚持现实主义精神,真诚展现边防军事迹的电影艺术家,也应该得到人们真诚的尊重。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