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问!成都品茶工作室(茶多质量靠谱)
盘问!成都品茶工作室(茶多质量靠谱):134-3889-2327(微Q电同号)庚子谷雨,春气融融。友人四五,口罩防护,一路谈笑,直奔管窑。
管窑是蕲春县西南小镇,蕲河入江口,夹角即如斯,位居长江北岸,对望黄石新港。上过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在黄石港务局工作,曾乘坐汉九班轮到岚头矶码头上岸,购买蓝边碗一打,就出自管窑。那个时候,管窑就植入我的记忆。
今天,当我和几位朋友行走在管窑的土地上,记忆的大门砰然洞开。
洪武二年,明朝朝廷在景德镇设“御窑厂”,镇内官窑“昼间白烟掩盖天空,夜则红焰烧天”。但管姓窑工不满窑头压榨,怀揣制陶技艺,携家带眷,星夜逃走,从浔阳逆流而上,被岚头矶红石吸引,停舟挽揽,攀爬而上,在赤西湖畔、江河交汇处,将下半生就系泊在这里,以做窑为业,把一个没有名字的地方标记为管窑;历经寒暑,一窑引来众窑,以姓为名的肖家窑、李家窑、沈家窑、王家窑、洪家窑、万家窑、芦窑,尤记冶陶的兴旺,共同把这里擦亮为“窑州”名片。岁月淘洗,光阴雕刻,管窑与汉川马口窑,麻城蔡家山窑,并称湖北三大民窑。现如今,管窑老窑遗址无处可寻,我在岚头矶工艺陶器厂的龙窑前,感受它的失落与冷清。
没有人声喧哗,晾陶坯的场坝杂草盎然。只有那棵荫庇龙窑的大树,无言地呈现着历史的悠远和生命的厚重。
嘉木秀而繁荫,这是陶胚所需要的。在没有宽大室内晾晒场的时候,树木遮阴,解决了阳光暴晒陶胚的问题。因此,凡民窑之地,必是树木葱茏。在管窑镇的窑厂,处处可见参天树木连片成林地遮出一方荫凉。
上世纪90年代以前,管窑镇制陶处于鼎盛时期。全镇有万余名陶艺工人,产品远销欧美、日本、东南亚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1987年,管窑镇被省政府命名为“陶器之乡”。然而,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技术革新、人才延聘、企业管理原地踏步;各种新型家居器皿、材料的出现和应用,也极大地萎缩了传统陶瓷用品的市场。于是,窑州光彩失落,残存的窑炉叙说往日的荣光,杂碎的陶片回响昨天的故事。
好在构建管窑文化的核心密码没有丢失,数百年来一直延续着原始工艺,传递着先人的生活智慧和审美情趣。
先说陶土,这是支撑管窑陶器的骨骼内质。它来自赤西湖畔的黄色粘土,有黄、白胶泥之分,湖底表层的粘土称为黄胶泥,秉性硬朗,宜做缸、瓮、壶等造型简单的陶器;湖底深层沉积的粘土称为白胶泥,生性柔软,可塑性强,造型较为复杂的精致陶器非它莫属。内质很重要,让它在骨子里就有别于马口陶的厚重、麻城陶的轻佻,偏暗而古朴,成为它不变的“胎记”。而后,从明代就建立了管窑陶艺程式,从练泥、拉胚、盘筑,到印胚、画胚、施釉,全部手工操作,先干什么后干什么,错漏不得,环环相扣,专业化程度极高。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