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调色,教你调出简单的胶片色清新风格照片
文笔不好,也不多说废话了,直入主题。对于我来说,在有一张构图尚可、曝光基本准确的照片作为前提的情况下,我能想到的几点:
1.用RAW拍摄。(很重要,为了调高光和阴影)
2.能找到正确的白平衡。(所以要用raw拍摄,白平衡对照片整体色彩至关重要)
3.正确的光比。(我很不喜欢照片中出现大片白或者黑的情况,就是调不回来的那种)
4.用Lightroom调色,或者Photoshop里的Camera Raw。
5.调一张照片的基本颜色在5分钟内解决,超过5分钟我就放弃或者稍后重头再来。
接下来就是具体的过程了,由于使用的是英文版的Lightroom,如有对应的翻译错误敬请谅解。 一、白平衡 我们先来拿树阴处的一张郁金香照片作作为例子。原图是这样的:
拿到一张照片的时候,决定整体照片的色调好不好看就是白平衡,然后慢慢调节其他颜色的细节。绝大多数情况下,相机自身的白平衡都不会完全如所愿,在差的不远的情况下我会微调白平衡,这里微调的概念是自己手动输入数字,以100为单位,甚至是50,因为拖动滑块改变的太多。如果一时间找不到理想的颜色,可以先调个大概,回头再来细细地修改。 二、曝光 个人喜欢明亮的照片,所以后期制作的时候也是朝着那个方向来。前期的时候尽量不要过曝,然后在LR把整体调亮。由于是用RAW拍摄,所以调节曝光的空间很大。这张照片有一些曝光不足,但是高亮区域都没有过曝,在Lr里加曝光(Exposure)的同时,要兼顾高光部分不要溢出,所以可以减小高光(Highlights)来保证高光部分的细节。虽然是明亮的照片,但是也需要有对比度,不然一味的调Exposure会显得照片比较苍白,胶片的好处就在于它的整体过渡很好,高光和暗处都有细节,也同时有一定的对比度。为了进一步达到有更好的整体过渡,需要在色调曲线(Tone Curve) 里面调节高光和阴影,我比较喜欢把曲线的中部拉高一些,阴影和高光保持原来不变。同样,这些都需要根据每张照片的本身特性、曝光来调,所有数值只是参考。到这里为止,所有参数如下图:
我喜欢用胶片拍摄,因为它特有的魅力和视觉效果,于是我会尽量达到心中那个想象的视觉效果,不过,感觉后制再厉害也不能模仿胶片那种独特的气质。不过它如今在数码的衬托下显得神秘,但它只是介质,照片并不会因为这种工具而变得尊贵。更应注重的是照片本质的表达。同样,数码照片就算再有胶片的颜色,没有赋予它内涵也就不会成为一张好的照片。所以,不管你用的是什么工具,静下心来,拿起它,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那幅画面,记录下来。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