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壁画是谁画的啊??
360U2839207450 2022-07-17 06:04
1,山门
山门为少林寺大门,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修建,1974年重新翻修。门额上有清康熙帝亲笔所提“少林寺”三个大字。匾正中上方刻有“康熙御笔之宝”六字印玺。山门前有石狮一对,雄雌相对,系清代雕刻。
2,甬道
过了山门,便是甬道。甬道两旁就是苍松翠柏掩映下的碑林,因碑石如林故称碑林。这里共有20多通历代石碑,如“宗道臣归山纪念碑”、“息息禅师碑”等。
3,天王殿
经甬道过碑林后便是天王殿,天王殿位于碑林的尽头,以供奉象征“风、调、雨、顺”的四大天王而得名。该殿红墙绿瓦,斗拱彩绘,门内隔屏前左右各有一尊金刚塑像。
4,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位于天王殿后。大雄宝殿是寺院佛事活动的中心场所,与天王殿、藏经阁并称为三大佛殿。
5,藏经阁
藏经阁位于大雄宝殿之后。藏经阁,又名法堂,明代所建,毁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1994年重建,是寺僧藏经说法的场所。
6,六祖堂
大雄宝殿西侧的是六祖堂。殿内正面供奉的是大势至菩萨、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两侧供奉的是禅宗初祖达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灿、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人称六祖拜观音。
7,钟楼鼓楼
钟楼和鼓楼,坐落在大雄宝殿的两侧,东面为钟楼,西面为鼓楼,两座楼均有四层,造型巧妙,巍峨雄伟,是我国建筑史上的珍品。
8,达摩亭
达摩亭,又称立优艾设计网_设计LOGO雪亭,建于明代,1980年重新修缮。相传这里是二祖慧可侍立在雪地里向达摩祖师断臂求法的地方。
9,千佛殿
千佛殿,位于立雪亭后面,又名毗卢殿,是寺内最后一进大殿。殿内的壁画非常有名,是少林寺壁画中的珍品。
10,方丈室
方丈室,是寺中方丈起居与理事的地方。乾隆曾西渡洛水至少林寺,即宿于此,并赋诗一首:“明日瞻中岳,今宵宿少林。”
11,塔林
塔林位于少林寺西约300米的小山脚下,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有唐、宋、金、元、明、清及现代砖石墓塔231座。这里是历代少林高僧安息的墓地。
12,初祖庵
初祖庵,位于五乳峰下小土丘上,据少林寺1.3公里,是宋代人为纪念“禅宗初祖”菩提达摩而营造的纪念建筑。
13,达摩洞
在少林寺背后五乳峰中峰上部有一天然石洞,为当年达摩祖师九年面壁处,称为达摩洞。
evanc 2022-07-17 06:14 少林武术作为一种人文文化现象,作为一种人体形态文化或是作为健身、御敌、竞技专案在中国早已家户喻晓、妇孺皆知,已成为中华文化的宝贵遗产。少林林功夫是一项综合的武术体系,其中“禅”字是提高功夫的重要依据,因为禅”是“外不着想,内不动心” 少林六祖惠能在《坛经》上说:禅乃梵文音译“禅那”,其意译为“弃恶”、“功德丛林”、“思维修”、“静虑”。它的基本含义就是息心静寂地参悟。所以少林功夫和其他派别不同,讲究的是“禅武合一”。相传著名的达摩祖师在 “少林寺”面壁修炼十年的漫长岁月中,言传身教创造了少林武功流派,而且使少林武功一开始就具备了深厚的人文文化内涵,具有修身养性,善化人性,清净无为的武德。使佛教文化哲理的“禅”等武功相辅相成,达到二者你中有我,人中有你的至高境界。【少林武术起源】少林武功起源于古代嵩山少林寺,并因而得名。嵩山少林寺位于河南省登封县嵩山少室五乳峰下。它创建于南北朝时期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四九五年),是孝文帝为安置印度僧人跋陀前来嵩山落迹传教而建。少林寺的不少文物是少林拳起源的历史见证,特别引人注目的是白衣殿内的“少林拳谱”壁画,描绘了当年少林寺和尚练拳习武的真实情景:宏伟的寺院,张灯结彩,三十个身著短装,精神奕奕的健壮武僧,分成十五对,在演练少林拳,拳打脚踢,栩栩如生。除了行拳图外,殿内还有寺僧演练器械、挥舞棍棒的壁画,南北两壁有少林武术的“锤谱”,画面突出两个武僧摆开对打的架势,冲拳、拨掌对练。千佛殿是当年少林寺的练功房,地堂上还有四十八个寺僧“站柱”的遗迹;只见砖铺的地面上留下两行直径约四、五十厘米的锅底状圆坑,一个个间隔约二米半,据说是众僧苦心学艺,两脚踏踩而成。反映了古代少林寺僧甘练少林武功的真实史迹。【少林武术套路】目前少林武术流传的主要有以下套路:1.拳术:小洪拳、大洪拳(三节)、朝阳拳(四节)、观潮拳(一节)、炮拳(三节)、通臂拳(三节)、梅花拳、长锤拳、太祖长拳、黑虎拳、大通臂、心意拳(三节)、罗汉拳(五十四节)、心意把(十二种变化、十二大势)。源为武艺之源。少林派拳术有罗汉拳、小洪拳、大洪拳、老洪拳、少林五拳、五战拳、昭阳拳、连环拳、功力拳、潭腿、柔拳、六合拳、圆功拳、内功拳、太祖长拳、炮拳、地躺拳、少林拳、梅花拳、通背拳、观潮拳、金刚拳、七星拳、练步拳、醉八仙、猴拳、心意拳、长锤拳、五虎拳、伏虎拳、黑虎拳、大通臂、长关东拳、青龙出海拳、翻子拳、鹰爪拳、护身流拳等。对练拳术有三合拳、咬手六合拳、开手六合拳、耳把六合拳、踢打六合拳、走马六合拳、十五合里外横炮、二十四炮、少林对拳、一百零八对拳、华拳对练、接潭腿等。少林派拳术刚健有力、刚中有柔、朴实无华、利于实战,招招势势非打即防,没有花架子。在练习少林拳时,不受场地限制,有“拳打卧牛之地”之说,其风格主要体现一个“硬”字,攻防兼备,以攻击为主。拳势不强调外形的美观,只求技击的实用。步法进退灵活,敏捷,有冲拳一条线之说。在身段与出拳上,要求手法曲而不曲,直而不直,进退出入,一切自如。步法要求稳固而灵活,眼法讲究以目视目,运气要气沉丹田。其动作迅如闪电,转似轮旋,站如钉立,跳似轻飞。少林拳分南北两派,南派重拳,北派重腿,每派还分许多小派。2 .棍术:单盘龙、双盘龙、猿猴棒、风火棍、齐眉棍、齐天大圣猴棍、六合风里夜叉棍、小夜叉棍(五路)、大夜叉棍(三路)、阴手棍、六合阳手棍、小梅花棍、云阳棍、十八点齐眉棍、劈山棍等。对练棍术有六合杆、排棍、穿棱棍、破棍十二路、群羊棍、上沙六回排棍、中沙排棍、下沙排棍等。少林派棍术有猿猴棍、风火棍、齐眉棍、大杆子、旗门棍、小夜叉棍、大夜叉棍、少林棍、小梅花棍、云阳棍、劈山棍、阴手棍、阳手棍、五虎擒羊棍少林竞赛棍等。对练棍术有排棍、穿梭棍、六合杆、破棍十二路等。棍打一大片,一扫一劈全身着力。棍练起来呼呼生风,节奏生动,棍法密集,快速勇猛。它既能强身健体,又能克敌制胜,在历代抗敌御侮中,少林棍发挥过重要作用。3.枪术:十三枪、本十一名枪、六路花枪、三十一名暴花枪、十八枪、二十七枪、三十六枪、八十四枪、十枪架、六门枪势、秘授枪谱三十六点少林竞赛枪等对练枪术有枪对枪、六合枪、三十六枪破法对练、二十一名枪对刺等。枪这古代兵器之王。少林派枪术有少林枪、五虎枪、夜战枪、提炉枪、拦门枪、金花双舌枪、担拦枪、十三枪、十八名枪、二十一名枪、二十四名枪、二十七名枪、三十一名暴花枪、三十六枪、四十八名枪、八十四枪、六门枪势、十枪架、六路花枪、秘授枪谱三十六点、豹花枪等。对练枪术有枪对枪、对手枪、战枪、双刀对枪、六合枪、三十六枪破法对练、二十一名枪对刺等。少林枪术有一条歌诀是:“身法秀如猫、扎枪如斗虎,枪扎一条线、枪出如射箭,收枪如捺虎、跳步如登山,压枪如按虎、挑枪如挑龙,两眼要高看、身法要自然,拦、拿、亢、点、崩、挑、拨,各种用法奥妙全。”4.刀术:少林一路大刀、二路大刀、春秋二十四刀、单刀、长行刀、穿刀、六合刀、座山刀、少林双刀、八路双刀、六路双刀、梅花单刀、太祖卧龙刀、五虎少林追风刀、滚堂刀等。对练刀术有刀对刀、二合双刀、对劈大刀、单刀进双刀 少林竞赛刀 。刀是历代重要兵器之一,其中大刀被誉为“百兵之帅”。“刀如猛虎、枪似蛟龙”,刀术的演练一招一式都要有威武、凛烈的气概。少林的刀有春秋大刀、梅花刀、少林单刀、少林双刀、奋勇刀、纵扑刀、雪片刀、提炉大刀、抱月刀、劈山刀、少林一路大刀、二路大刀、六合单刀、座山刀、六路双刀、八路双刀、太祖卧龙刀、马门单刀、燕尾单刀、梅花双发刀、地堂双刀、滚堂刀、单刀长行刀、五虎少林追风刀等。对练刀术有刀对刀、二合双刀、对劈单刀、对劈大刀、单刀进双刀等。刀的使用特点是缠头裹脑、翻转劈扫、撩挂云刺、托架抹挑等,并有单刀看手、双刀看走、大刀看顶手,劈、撩、斩、刺似猛虎之说。5.剑术:二堂剑、五堂剑、龙形剑、飞龙剑、白猿剑、刘玄德双剑、达摩剑、绨袍剑等。对练剑术有二堂剑对刺、五堂剑对刺、少林剑对刺少林竞赛剑。剑术矫健、优美、豪放,自古至今流传深远。少林派剑术有达摩剑、乾坤剑、连环剑、太乙剑、二堂剑、五堂剑、龙形剑、飞龙剑、白猿剑、绨袍剑、刘玄德双剑、青锋剑、行龙剑、武林双剑等。对练剑术有二堂剑、五堂剑对刺、少林剑对刺等。剑诀:“剑是青龙剑,走剑要平善,气要随剑行,两眼顾剑尖,气沉两足稳,身法须自然,剑行如飞燕,剑落如停风,剑收如花絮,剑刺如钢钉。”6.其他兵器类:三股叉、方便铲、套三环、峨眉刺、月牙铲、和戟镰、秀圈、方天画戟、节鞭、刀里加鞭、绳鞭、虎头钩、草镰(五合草镰、六合战链)、梅花单拐、六合双拐、马牙刺、乌龟圈、双锏、日月狼牙乾坤圈、禅杖、大槊、风魔杖等。少林武术器械有长的、短的、硬的、软的、带尖、带刺、带钩、带刃的,多种多样,古有十八般兵器之说,近计不易胜数。除上述刀、枪、剑、棍以外,还有三股叉(南方又称大钯)、方便铲、套三环、峨嵋刺、月牙铲、和戟镰、秀圈、方天画戟、双锤、大斧、双斧、三节棍、梢子棍、七节鞭、九节鞭、双鞭、刀里加鞭、绳标、虎头双钩、草镰、“五合草镰、六合战链”、戟头钩、梅花单拐、六合双拐、马牙刺、优艾设计网_设计圈乌龟圈、双锏、日月狼牙乾坤圈、禅杖、大槊、风魔杖以及盾牌、弩等。7.器械和器械对练及器械拳术对练套路有:空手夺刀、空手夺枪、空手夺匕首、棍穿枪、草镰合枪、梢子棍合枪、刀对枪、双刀进枪、齐眉棍合枪、单拐进枪、双拐进枪、拐子合齐眉棍、虎头钩进枪、马牙刺合枪、乌龟圈合枪、套三环合枪、方便铲合枪、月牙铲破双枪、节鞭对棍、钢鞭对节鞭、月牙合枪、月牙合锏、三节棍进枪、方天画戟进枪、三英战吕布、空手夺刀枪、和戟链进枪、三股叉进枪、大刀封枪、三节棍破双枪、峨眉刺进枪等。8.软硬功夫练法多种:卸骨法、擒拿法、点穴秘法、短打手法、弹弓谱、易筋经义、各种用药法、救治法等等。少林派技击散打有:闪战移身把、心意把、虎扑把、游龙飞步、丹凤朝阳、十字乱把、老君抱葫芦、仙人摘茄、叶底偷桃、脑后砍瓜、黑虎偷心、老猴搬枝、金丝缠法、应门铁扇子、拨步炮、少鬼攥枪等。
360U3023836808 2022-07-17 06:14
少林寺常住院建筑在河南登封少溪河北岸,从山门到千佛殿,共七进院落,总面积约57600平方米。主要包括常住院、塔林和初祖庵等。常住院的建筑沿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是山门、天王殿、优艾设计网_设计百科大雄宝殿、藏经阁(法堂)、方丈院、立雪亭、千佛殿。另外,寺西有塔林,北有初祖庵、达摩洞、甘露台,西南有二祖庵,东北有广慧庵。
寺周还有同光禅师塔、法如禅师塔和法华禅师塔等古塔10余座。 山门山门为少林寺大门,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修建,1974年重新翻修。门额上有清康熙帝亲笔所提“少林寺”三个大字。匾正中上方刻有“康熙御笔之宝”六字印玺。山门前有石狮一对,雄雌相对,系清代雕刻。山门的八字墙东西两边对称立有两座石坊,东石坊外横额:“祖源谛本”四字,内横额“跋陀开创”;西石坊内横额:“大乘胜地”,外横额:“嵩少禅林”。山门的正门是一座面阔三间的单檐歇山顶建筑,它坐落在两米高的砖台上,左右配以硬山式侧门和八字墙。 甬道过了山门,便是甬道。甬道两旁就是苍松翠柏掩映下的碑林,因碑石如林故称碑林。这里共有20多通历代石碑,如“宗道臣归山纪念碑”、“息息禅师碑”等。在道路东侧有一长廊,廊内陈列有从唐代到清代的名碑100多通,有碑廊之称。锤谱堂就在山门内碑林西侧,里面有泥塑和木雕群像。 天王殿经甬道过碑林后便是天王殿,天王殿位于碑林的尽头,以供奉象征“风、调、雨、顺”的四大天王而得名。该殿红墙绿瓦,斗拱彩绘,门内隔屏前左右各有一尊金刚塑像。三间重檐歇山顶殿堂,外面有两大金刚,内里则是四大天王像,威武雄壮。 大雄宝殿大雄宝殿位于天王殿后。大雄宝殿是寺院佛事活动的中心场所,与天王殿、藏经阁并称为三大佛殿。原建筑毁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1986年重建。殿内供释迦牟尼、药师佛、阿弥陀佛的神像,殿堂正中悬挂康熙皇帝御笔亲书的“宝树芳莲”四个大字,屏墙后壁有观音塑像,两侧塑有十八罗汉像。殿内供奉着释迦牟尼、阿弥陀佛、药师佛的神像,屏墙后面悬塑观音像,两侧有十八罗汉侍立。大雄宝殿东侧的殿宇是紧那罗殿,重建于1982年。 藏经阁藏经阁位于大雄宝殿之后。藏经阁,又名法堂,明代所建,毁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1994年重建,是寺僧藏经说法的场所。藏经阁藏书八百万卷,这是寺僧藏经说法的场所。内供有少林寺的一位缅甸国弟子于1996年揖赠的汉白玉卧佛像一尊。在藏经阁月台下有一口大铁锅,明代万历年铸造,是当时少林寺和尚用来炒菜用的小锅。藏经阁的东南面是禅房,是僧人参禅打坐的地方,对面的西禅房,则是负责接待宾客的堂室。 六祖堂 大雄宝殿西侧的是六祖堂。殿内正面供奉的是大势至菩萨、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两侧供奉的是禅宗初祖达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灿、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人称六祖拜观音。六祖堂的西壁是大型彩塑“达摩只履西归图”。殿前甬道有明万历 年间铸造的大铁钟一口,重约650公斤。 钟楼鼓楼钟楼和鼓楼,坐落在大雄宝殿的两侧,东面为钟楼,西面为鼓楼,两座楼均有四层,造型巧妙,巍峨雄伟,是我国建筑史上的珍品。原建筑毁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后来在1994年和1996年,当地政府按照两楼原先的样子重新修建。“晨钟暮鼓”是寺僧起居和进行佛事活动的一种信号。钟楼前碑刻为《皇帝嵩岳少林寺碑》俗称《李世民碑》,刻立于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公元728年)。正面是李世民告谕少林寺上座寺主等人的教文,表彰了少林寺僧助唐平定王世充的战功,右起第五行有李世民亲笔草签的“世民”二字,碑刻“太宗文皇帝御书”七个大字系唐玄宗李隆基御书。背面刻的是李世民《赐少林寺柏谷庄御书碑记》,记述了十三棍僧救秦王的故事,也是影片《少林寺》拍摄的历史依据。 达摩亭达摩亭,又称立雪亭,建于明代,1980年重新修缮。相传这里是二祖慧可侍立在雪地里向达摩祖师断臂求法的地方。殿内神龛中现供奉达摩祖师的铜坐像,是在明嘉靖十年(1531年)所铸。两侧分别是二祖慧可、三祖僧灿、四祖道信、五祖弘忍。龛上悬挂的匾额“雪印心珠”四字为清乾隆皇帝御笔亲题,字体遒劲,气势豪迈。此殿现为寺僧日常做佛事的场所。东配殿位于达摩亭西侧,于1983年重建,殿内有“阿弥陀佛”的石像和“达摩面壁影石”。 千佛殿千佛殿,位于立雪亭后面,又名毗卢殿,是寺内最后一进大殿。殿内的壁画非常有名,是少林寺壁画中的珍品。大殿背面及东、西两墙壁上都绘有彩色壁画,最著名的有“十三棍僧救唐王”、“五百罗汉毗卢图”,色彩艳丽、构图和谐,衣袂飘飘,展示了唐代壁画的高水准。殿内正中还供有毗卢佛铜像和白玉释迦牟尼像,面积达几百平方米,是寺内现存最大的殿宇。另外,千佛寺地东侧有白衣殿,西侧有地藏殿。 方丈室方丈室,是寺中方丈起居与理事的地方。乾隆曾西渡洛水至少林寺,即宿于此,并赋诗一首:“明日瞻中岳,今宵宿少林。”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9月30日,清高宗弘历游少林寺时即以方丈室为行宫,故又称“龙庭”。该室初建年代约为明初,经历代维修,现存建筑为清代遗物。今室内正中置1995年少林寺建寺1500周年时信徒赠送的鸡血石“佛祖讲法”浮雕,北壁内侧置少林寺传代世系谱,东侧放置的是弥勒佛铜像,墙上挂有“佛门八大僧图”、“达摩一苇渡江图”。室内还有1980年日本赠送的铜质达摩像。 塔林塔林位于少林寺西约300米的小山脚下,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有唐、宋、金、元、明、清及现代砖石墓塔231座。这里是历代少林高僧安息的墓地。现存唐朝至清朝历代砖、石墓塔240余座。1996年,少林寺塔林和初祖庵被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塔类繁多,大小参差,高低不同,粗细不一,形式多样、排列散乱,看似茂林,故称为塔林。 初祖庵初祖庵,位于五乳峰下小土丘上,据少林寺1.3公里,是宋代人为纪念“禅宗初祖”菩提达摩而营造的纪念建筑。因达摩常游化于嵩洛之间,修禅的主要方式是面壁静坐,所以此庵又称作“达摩面壁之庵”。宋代,初祖庵曾建有“面壁之塔”,塔毁额存。蔡京所书“面壁之塔”石额今存于寺内,另有古碑四十余通。1983年至1986年,初祖庵全面整修时,建围墙二百余米,恢复了完整的院落。现庵中建筑有山门、大殿、面壁亭、千佛阁等。 达摩洞在少林寺背后五乳峰中峰上部有一天然石洞,为当年达摩祖师九年面壁处,称为达摩洞。禅宗初祖达摩于公元527年到536年在此洞面壁静坐长达9年。达摩洞面向西南,洞口用青石块砌成拱门,洞深约七米,高宽各三米余。洞内台上有石像三尊,中为达摩坐像,两侧为其弟子。 据清《说嵩》记载,在洞的左上方,原有一小石塔,塔早已毁。洞内东壁题有“本来面目”四字。洞外西边石壁上有“面壁洞天”四个大字。岛上晚风 2022-07-17 06:15 可以看作是但是佛教禅宗的一次政治投机,同时也是一种自救行为。隋末乱世,少林看好李世民或者说李阀势力的未来,是以提前给与一定的帮助,毕竟“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所以才有了这一行动。成了固然可喜,失败了也可以说是“十三棍僧”的个人行为,对少林本身影响不算优艾设计网_PS问答太大,稳赚不赔的事情谁都会做嘛……更何况以当时的背景来说,王世充部对少林虎视眈眈,少林被打压的十分危急,那么与王世充部对阵的李唐势力自然被少林视为盟友,因此少理十三棍僧的行为与其说是“救唐王”,不如说是“祝唐军”……
M42****195 2022-07-17 06:18
少林寺位于河南登封县城西南的少室山北麓五乳峰下,建于495年。被称为中华禅宗祖庭、武术祖庭。寺内千佛殿内有著名的明代五百罗汉朝毗卢壁画,计300多平方米。白衣殿内有清代少林寺拳谱,以及《十三棍僧救唐王》的壁画。
千佛殿壁画绘制在大殿三面山墙上,高7.5米,长42米,面积约320平方米。壁画主题为“五百罗汉朝毗卢”,是围绕殿内所奉毗卢佛展开的。
禅武合一的少林寺壁画
画中五百个罗汉,有合掌,有捻珠,有托钵,有扛铲,有挠痒,有赏画,有降龙,有伏虎,千姿百态,神情生动。
各壁皆以云气、波涛图案将人物分成上、中、下3层,各层人物又被有机地划分为各个组合,各个组合多者十八九人,少者仅二三人,富有情节性。
而各个组合之间又相互呼应,使整幅壁画显得既有变化、又有条理,确是一幅构图严谨、气势磅礴之作,国内亦不多见。可惜此壁画未署作者姓名,亦未标出创作年代。过去曾传为吴道子所作,当然这是溢美之词而已,但不会出于一般的民间艺人之手。
殿内供奉的毗卢佛铜像,高3米,结印跏趺,端坐在千叶莲台上,造像庄严,优艾设计网_PS百科工艺精美,为敕建千佛殿时所赐。根据毗卢佛铜像与五百罗汉壁画在主题上的有机联系,可以认为,壁画应该出于最初设计意图的,也就是说,千佛殿壁画也应该和毗卢佛铜像一样,都是大殿初建时制作,都是出于宫廷艺人之手。
白衣殿作为千佛殿配殿,在千佛殿东侧,为清代硬山式建筑,因殿内神龛中供有白衣大士即观音菩萨铜像而得名。亦应建于明代的1588年,清雍正年间敕修时曾经重修。白衣殿不像千佛殿“依山劈基”,地基坚固,而是筑台而建。
白衣殿白衣大士铜像位于大殿东壁,铜像两边分别绘有两幅有关少林武僧故事的壁画。殿壁画为清代重修时补绘,但殿中央佛龛不容易倒塌,故佛龛两侧,仍保留着初建时的壁画。
左面绘的是《十三棍僧救唐王》。隋代末年,李世民攻打洛阳,少林寺十三棍僧帮着李世民捉住了盘踞洛阳的郑王王世充的侄子王仁则,受到李世民封赏,少林武功自此名声远扬。后来,唐高宗“嘉其义烈”,特许少林寺自养僧兵500,为少林武功唐宋时期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基础。
《十三棍僧救唐王》壁画还有配诗:
道义肩担看棍僧,崎岖山道阻敌兵。金戈非是佛门用,棍棒犹宜衲子擎。得救唐王脱险境,垂成寇盗遁逃形。赐田百顷为酬报,垩壁画图来者评。
在《十三棍僧救唐王》右面,绘的是《紧那罗王吓红巾》。元代末年,颍州红巾军欲劫掠被元政府一再抬高地位而盛极一时的少林寺,危急时刻,一个平时默默无闻的火工头陀在少林寺门前化作3丈高的金刚之身,惊退红巾军,使少林寺免遭一场劫难。少林寺鼎盛期一直延续到明末,少林功夫的特色也在明代完全形成。这名火工头陀后来被少林寺视为护法神,在许多大殿和初祖达摩平起平坐,被一起供奉,称为“紧那罗王”。
白衣殿南北壁墙还有两幅壁画,和上述两幅壁画都是清代作品,是研究少林传统武术的珍贵资料。南壁画的是著名武僧湛洛、湛举指导众武僧练武的场面。整幅壁画可分15个组制,每组一个招式,都是刀、枪、剑、戟、杖、鞭等器械的对练。
北壁画的是清朝大员麟庆在少林寺的观武场面,画中绘的全是武僧手搏图,也全是少林拳中六合拳等精华拳种及心意把等最上乘功法的招式。
1828年3月,清代官员、学者麟庆祭中岳后巡视少林寺,因久闻少林武功盛名,让寺院主僧组织武僧演武。主僧因当时形势,矢口否认还有寺僧习武,麟庆加以安慰,主僧这才挑选武僧在紧那罗王殿前演武。这次演武是康熙后期至道光年间少林寺唯一可查公开大型演武活动,官府从此才放宽了对少林僧众习武禁令。
麟庆观武之后,少林寺仍害怕因练武被追究,便让演武的一些武僧离开寺院,隐居深山继续练功,以便在民间保留少林功夫,并寻找合适机会将绝技再传续给少林。后来少林武功炙热全球,想必当年的少林主僧们应该如愿以偿了。
在麟庆观武壁画中,白衣推掌者寂勤从少林还俗后,将少林最上乘功法心意把等传于其子吴山林,吴山林传弟子张庆贺,张庆贺传弟子丁宏本。后丁宏本遵师命披剃出家,拜少林寺第三十代住持素喜为师,得法名德建,并在白马寺受持三坛大戒,正式成为少林寺僧人。寂勤一脉把从少林寺带出的武功秘技归还少林的愿望也因此得以实现。
h.y.c_189优艾设计网_设计百科 2022-07-17 06:23
千佛殿东侧的白衣殿,三面墙绘有少林拳谱壁画,壁画长约20米,很生动地表现了少林寺和尚练拳习武的情景。
现在,少林寺的名声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少林功夫。尤其是关于少林和尚、少林武功为题材的影视剧播出后,少林寺在国际上的名气大增。专程到少林寺来参观的中外游人络绎不绝。少林寺对发展和传播中国武术也起了重要作用。武以寺名,寺因武显。少林寺不但是佛教圣地,也是国内外武林友人敬慕之地。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