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艾设计网

陈建光:“土特产”是浓浓的乡愁 它帮助农民实现旱涝保收?

4月13日上午,第二十五届北京平谷国际桃花节的重磅活动——平谷“土特产”发展大会在桃源逸栈举办。会上,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二级巡视员陈建光用三句话点题“土特产”:在“土”中生金,在“特”中生财,在“产”中长钱。“土特产”不仅是一种产品,更多的是一种历史资源和地方特色形成的文化符号,蕴含着浓浓的乡愁。通过挖掘“土特产”文章,助推乡村的产业振兴,让广大农民能够旱涝保收,衣食无忧。

农业优艾设计网_设计LOGO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二级巡视员陈建光,在平谷“土特产”发展大会上发表演讲。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土特产”是历史资源和地方特色形成的文化符号

陈建光称,“土特产”一头连着农业就业、农业生产、农村发展,一头连着城市市民的菜篮子、果盘子、肉案子,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需求。大会现场,陈建光对“土特产”这三个字的含义进行了详细解读。

在陈建光看来,“土”字实际上就是立足乡土,一方水土育一方物种,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才。“土特产”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有两个根脉,一个是自然根脉,一个是人文根脉。

以平谷大桃为例,平谷的沙土地非常适合发展大桃产业,随后就有了十几万亩的桃林,形成了“桃花源”,结出了平谷风貌美、气象新、活力足、产业兴、民生富的“果实”。陈建光表示,从某种意义上讲,“土特产”更多的是大自然的一种馈赠。我们要珍视这个馈赠,保持产品的原汁原味,绿色生态。同时,要赋予“土”更多的文化内涵。“‘土特产’不仅是一种产品,更多的是一种历史资源和地方特色形成的文化符号,蕴含着浓浓的乡愁。平谷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祖辈留下的文化资源、历史留下的红色资源,都让平谷‘土’中生金。”

越是乡土的越是世界的,越是特色的越是市场的

对于在“特”中生财,陈建光说,“特”是资源有特色、工艺有特色、业态有特色、消费群体有特色等。“越是乡土的越是世界的,越是特色的越是市场的。既然是特产就要与众不同。”最基本的要做出“三品一标”:品种要培优,做到人无我有;品质要提升,做到人有我优;品牌要打造,做到人优我精;标准化生产,做到人精我专。陈建光称,“发展土特产产业过程中,要跳出本地看特色,如果别人也有,就要做到人有我优。要看清形势,不盲目追风,认清自身的优势,立足本地的资源,才能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发展之路。”

当前,平谷加速推进农业中关村建设,打造“高大尚”平谷,深度谋划“土特产”文章,把平谷打造成北京的产业高地、投资洼地、生态绿地、创业福地和休闲旅游打卡地。陈建光表示,“桃本身也代表着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桃本身也是福祉的象征。对于平谷来说,要讲好桃的故事,才能从‘特’中长出财富来。”

把“土特产”培育成金饭碗,归根到底是要因地制宜

在“产”中长钱,陈建光说,产业应该具有规模化、产业化、链条化。“把‘土特产’培育成金饭碗,归根到底就是要因地制宜,把本地的资源优势、生产优势转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发展优势,激活产业的动力,延长产业链条。同时,服务层次要加深,经营主体要变强,联农带农要变紧,路径模式要变新,资源要素要变活。”

在陈建光看来,此次“土特产”发展大会召开得正当时。琢磨透“土特产”三个字,通过挖掘“土特产”文章,助推乡村的产业振兴,让广大农民能够旱涝保收,衣食无忧。“我们要通过谋划‘土特产’文章,多发掘那些土里土气土特产,原汁原味原生态,好山好水好风光,让农业强起来。”

新京报记者 曹晶瑞 耿子叶

0

上一篇:

下一篇: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

最新问答

问答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