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艾设计网

农大校长孙其信:加强人才培育 为“土特产”提供人才支撑?

4月13日上午,平谷“土特产”发展大会举办,这次大会是第二十五届北京平谷国际桃花节的重磅活动之一。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孙其信出席了此次大会,为平谷的“土特产”发展出谋划策。他在发表主题演讲时表示,新时代下,“土特产”是一篇大文章,大有可为。看似普通的“土特产”,一头连着脱贫增收和乡村振兴,一头连着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在谋划“土特产”文章时,应着重拓展开发乡村多元价值,挖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打造“土特产”品牌,让“土特产”成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抓手。

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孙其信在平谷“土特产”发展大会上发表演讲。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土特产”品牌创新 应着重拓展开发乡村多元价值

孙其信介绍,“土特产”是来源于特定区域、已有一定知名度的农特产品或加工产品,主要包括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特色食品、特色手工等产品,是农特产品及加工产品中已经形成品牌的产品。

初步统计,到2021年底,我国杂粮杂豆、果蔬茶菌等特色种植基地面积达12.05亿亩,年度生产特色农产品13.85亿吨,养殖特色牲畜669.52万头,生产特色水产品2470万吨,特色产业一产总产值达到9.7万亿元,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也更大程度满足了人们对优质特色农产品的需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做好‘土特产’文章,是乡村特色产业的振兴路径,各地特色产业发展实践充分表明,‘土特产’要优艾设计网_Photoshop交流做成大产业,需要将土特产产业作为产业振兴的重要内容。”孙其信说,培育好“土特产”品牌,可以实现优秀人才、先进技术、现代管理模式等优势资源要素向农业集聚,激发农业创新活力,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推动农业从种养环节向农产品加工流通等二三产业延伸,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提高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现代化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孙其信建议,在“土特产”品牌创新发展的过程中,还应着重拓展农业多功能、开发乡村多元价值,深入挖掘乡土文化、民俗风情和资源优势,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

挖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打造“土特产”品牌

孙其信表示,近年来,洛川苹果、盱眙龙虾、赣南脐橙等一大批具有鲜明地域特点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快速发展起来,在国内外市场获得了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显著地带动了当地农民就业和增收。“产地是决定产业和品牌特色的重要条件,要围绕地域特有或特别著名的产品打造特色产业和特色品牌。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土特产中的带动作用。农业强国的发展经验表明,经营主体是产业发展的关键,越是具有较强规模优势和竞争优势的经营主体越有可能实现特色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和经营,越有可能建设好特色产业,培育出优秀的农业品牌。”

孙其信表示,大国小农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现有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仍然以小农户和中小规模的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为主,特色产业建设能力存在较大不足,客观上需要地方政府部门充分发挥地域丰富的资源优势,以建设“土特产”品牌为抓手,集聚大中型农业企业资金、人才、管理等强势要素资源,带动当地具有一定基础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特色品牌产业集群,实现“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

“土特产”可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抓手

“土特产”还有哪些值得深入挖掘的价值?在孙其信看来,我国对脱贫地区产业帮扶还要继续进行,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促进产业提档升级。“补营销”就是要把农业品牌建设短板补上来,尤其是需要支持脱贫地区发展土特产产业,打造特色土特产品牌,引领脱贫地区特色产品实现优质优价,特色产业实现提质增效。同时,要补齐脱贫地区生产要素短板,拓展产业增值空间,构建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通过做“土特产”文章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论坛现场,孙其信也分享了“农大经验”。他谈道,作为一所有着118年历史的中国最高等农业学府,中国农业大学自成立以来为新中国各个阶段的农业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作物、畜禽种业方面创制出了以“农大108玉米”为代表的一大批重大成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展特色产业提供了有力支撑。

接下来,中国农业大学将坚持产业需求导向,着力打造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前沿技术突破,提高农业科技供给水平。加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土特产”发展提供强劲驱动。“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活动的‘最后一公里’。中国农业大学将着力完善产、学、研合作交流平台,推动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疏通从原始创新转化到关键核心技术的渠道,为地方政府及涉农企业提供高效、可靠的技术及市场资源,为地方特色经济发展及涉农企业转型升级搭建快速通道。”

不仅如此,中国农业大学还将加强人才培育,为“土特产”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是第一资源和战略支撑。我们将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激励学农人向‘大国农匠’看齐。”孙其信表示,下一步中国农业大学将紧紧围绕全国各地土特产产业发展需求,加快做好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健全高校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实践历练相结合的育人机制,依托重大科技任务、重要创新平台等,发现培养农业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优先支持青年人才在重大科技项目中挑大梁、当主角,不断提高知农爱农高层次新型人才培养质量。支持农业类高校承担更多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任务,同时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等主体承担培训工作,培养一批适应当前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农村实用人才,推进学科发展与乡村振兴协同互动。

新京报记者 曹晶瑞 耿子叶

0

上一篇:

下一篇: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

最新问答

问答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