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150多年 “长江口二号”古船重见天日?
2022年11月20日0时,长江口横沙水域见证了我国水下考古新的历史性突破。由22根长48米、宽19米、高9米、重约8800吨的巨型曲梁组成的沉箱装载着古代船只。经过近3个小时的水下连续起吊,打捞工程船“奋斗轮”中间的月池缓缓浮出水面,古船的桅杆清晰可见。古代船只的重量超过150年。再过几天,长江口古船2号将由“奋斗号”带入洋浦上海造船厂1号船坞,开启文物保护和考古发掘的新阶段。
打捞现场,“长江口二号”正被吊出江面。
打捞现场,“长江口二号”正被吊出江面。
考古发现:填补晚清古船空白
2015年,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上海市文物局组织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等单位,在长江口崇明衡水水域开展水下考古调查,通过声纳扫描等技术发现了一艘考古编号为“长江口二号”的古木船。为了进一步了解长江口2号古船的性质和年代,从2016年开始,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等国内专业机构每年都对该古船进行水下考古调查和多学科研究。
长江口古船二号多波束声纳图
经过7年的水下考古调查和勘探,长江口古船二号的基本情况已经摸清。长江口2号古船是一艘木制帆船,可追溯到清朝同治年间。其水深8-10米,船体埋在5.5米深的淤泥中,残长约38.1米,宽约9.9米。已经发现有31个舱室。古船上部的船头、系船柱、主桅、左右舷结构完整。从目前的调查来看,推测最有可能是清代上海大量使用的沙船。通过对四个舱室的小范围清理,在舱室中发现了景德镇窑瓷器等精美文物,有多种和数量的文物已经完全排出或可以修复。此外还有大量文物,如紫砂器皿、越南水烟、木桶残片、桅杆、大船材料、铁锚、棕缆、滑轮、建筑材料等。也出现在船身及其周围。特别是出水的青釉杯底书中有“同治年制”,为古船断代提供了重要依据。2021年和2022年,上海市文物局组织两次水下考古机构,对长江口2号古船及其周边进行水下调查,清理出历次调查未发现的元代瓷器、完整的60厘米高豆青釉青花瓶、江苏宜兴窑陶瓷一批等大型整优艾设计网_设计圈体件。
古船模拟图
同治景德镇窑斗青底堆白青花松下好市多双耳瓶
同治景德镇窑豆青釉碗
景德镇同治窑粉彩竹纹墨彩诗杯
同治景德镇窑粉彩尔玛依娜画杯
同治景德镇窑青釉杯
同治景德镇窑青花变种灵芝纹杯
同治青花球龙杯
19世纪越南窑口的青釉水烟
可以说,长江口二号古船是我国水下考古的又一个里程碑式的发现。是目前中国乃至世界上发现的体积最大、保存最完整、文物最丰富的古代木质沉船之一。它填补了研究基因
从发现到水下调查,再到整体打捞,科技赋能一直是推动长江口古船二号考古文物保护的重要途径和核心动力。寻找水下文化遗产就像在能见度几乎为零的长江口大海捞针。浑水环境是中国乃至世界水下考古的瓶颈。水下考古工作之初,上海市文物局组织来自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上海大学、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等机构的考古学家和科技工作者开展跨界合作,联合攻关,自主研发了已获得国家专利的“浑水水下成像装置”。获得上海市科学技术二等奖的机器人水下考古装备关键技术及应用研发,综合运用无人艇、多波束声纳、侧扫声纳、浅层剖面仪、磁力仪等海洋物探装备,在长江口水域开展水下调查。科技创新的融合发展成为长江口2号古船发现的最重要因素。
在国家文物局同意采用整体打捞方式对长江口2号古船进行保护后,上海市文物局会同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整合世界最先进的打捞技术、技术路线和设备制造,最终研究形成了世界首个3354“弧梁非接触文物整体迁移技术”对这艘古船进行打捞。这项技术是基于大胆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全新打捞解决方案。它创造性地集成了核电弧梁加工技术、隧道盾构掘进技术、沉管隧道对接技术,采用了液压同步提升技术、综合监控系统等世界最先进的高新技术。此外,为了顺利、安全地将曲梁形成的沉箱吊起并护送至码头,创造性地设计建造了专用打捞工程船“李芬轮”。“李芬轮”主尺度为长130米,宽34米,深9米,设计吃水6米,两端有同步升降装置,船中部有开口,有长56米,宽20米的月池。装载古船的曲梁沉箱在穿梁后,由“挣扎轮”直接从海底吊至中月池,然后运至码头卸载。一船完成吊装、运输、卸载三项任务,具有安全性高、可操作性强、科技含量高等诸多优点。
大力豪与奋斗轮
弧形束通过束点
弧形束通过束点
弧形束通过束点
弧形束通过束点
今年9月6日,长江口第二古船打捞工程主作业船“大力号”抵达古船所在海域,正式对古船进行整体打捞和考古保护。9月12日,专门用于古船整体打捞的“端板-纵梁”组合框架沉入设计位置。9月29日,海上施工进入安装曲梁阶段,正式进行第一批22组曲梁。11月15日,第22组曲梁就位。11月17日,特种工程船“奋斗轮”抵达古船所在海域,水上整体打捞进入关键阶段。经过70多天的海上施工,古船整体成功打捞出水。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2022年长江口2号古船整体打捞仍能顺利进行。一方面取决于上海的高端制造能力和高效组织能力;另一方面也证明了第一台弧形梁打捞装置的先进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