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艾设计网

台北故宫博物院改口称毁损文物为清代非明代 网友批评:无药可救?

据台湾《联合报》18日报道,台北故宫博物院打破3件文物引起轩然大波,其中毁损的“弘治款娇黄绿彩双龙小碗”,当时有“立委”称台北故宫博物院网站错把明代标为清代,博物院院长吴密察承认该文物应为明代产物,博物院对外优艾设计网_Photoshop交流声明也称之为“明 弘治款 娇黄绿彩双龙小碗”。报道称,台北故宫博物院今日(18日)又改口说,经研究,该件文物应为清代托名(假借名义)明代的作品,已更新为“清 弘治款 娇黄绿彩双龙小碗”。对此,有岛内网友讽刺:“这专业水准,也真是醉了”。

台北故宫博物院“弘治款 娇黄绿彩双龙小碗”被修正为清代。(图片来源:台湾《联合报》)

报道称,有“立委”日前在台“立法院”质询时,出示了台北故宫博物院网站的图片,称破损文物“娇黄绿彩双龙小碗”的年代标注成清代,吴密察当场也承认疏失,并称该文物为明代产物,事后台北故宫博物院对外公布的资料也均称该“娇黄绿彩双龙小碗”为“明 弘治款”。台北故宫博物院今日又解释称,该件“弘治款娇黄绿彩双龙小碗”,实际上应为清代托名(假借名义)明代的作品。

台北故宫博物院提到,“弘治款娇黄绿彩双龙小碗”共藏有12件,这批文物原来在典藏系统的“品名”一栏,有8件标注为“明 弘治款 娇黄绿彩双龙小碗”,4件标注为“清 弘治款 娇黄绿彩双龙小碗”。

台北故宫博物院称,该批碗的碗底有标示“大明弘治年制”,在填写“品名”一栏时,因为分别由不同的研究人员填写,对于该批文物所属时代有不同的认定,在发现同批文物的认定有差异时,研究人员会再讨论出较具有共识的写法。

台北故宫博物院说,依据目前研究同仁的研究经验,从款识写法、器身龙纹形象及风格等方面,判断该文物可能为清代托名明代之作品。在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景德镇盛行仿制明代瓷器,因此目前推测本件作品或为此时代风潮下的产物。目前该批文物皆修改为“清 弘治款 娇黄绿彩双龙小碗”。

台北故宫博物院还称,因目前品名标示方式容易引起混淆及误解,博物院正讨论较合理的标示方式。而对于吴密察接受“立委”质询时称该文物是明代产物,台北故宫博物院宣称,吴密察的答询主要传达弘治为明之年号。

中时新闻网报道称,有文物爱好者此前曾不断考证相似的文物并提出质疑,认为原本院方的标示没有错误,反而是吴密察未能尊重专业,误导了一般民众。

针对此事,有岛内网友质疑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专业水平,有脸书评论区留言称:“这专业水准,也真是醉了。”“不专业,也无重视。” ↓

有网友讽刺,“会不会过阵子……打破的是高仿非真品……” ↓

还有人批评称,“总归一句话就是烂到极点、无药可救的单位。”↓

(原标题:台北故宫博物院改口称毁损文物为清代非明代,网友:这专业水准真醉了)

0

上一篇:

下一篇: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

最新问答

问答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