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对奋斗的共鸣?
农民日报讯,近日,山西省定襄县一名新冠肺炎阳性密切接触者的报道引发关注。报告完整展现了送货员张军11月2日的行动轨迹:从最后一单送达的6: 20到22: 53,一共跑了65单,吃一顿饭只用了10分钟。名为“正面男遇到外卖的一天”的话题迅速上了热搜,在社交网络上被刷屏。因此,张军被网友称为“流量调查中最勤劳的外卖员”。
张军的意外“走红”,不仅仅是因为他“特殊”的活动轨迹,更是因为它从一个侧面真实地反映了很多普通人的生活。虽然有声音质疑他的频繁流动给流转工作带来了一些困扰,但更多的声音表达了对他的理解和支持:“这不是你的错,做好自己就好”,“向努力的人致敬”。这种理解和支持的背后,是大众对“人生不易”、“成人世界没有容易二字”的感同身受。很多人在3354的张军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那种为生活而努力的,让人心疼,但也很温暖,激励着每一个热爱生活,努力工作的人。
疫情下,一份简单的流行病学报告,总能在不经意间戳中社会神经,通过流行病学对象的轨迹呈现,成为观察国人生存状态的窗口。还记得今年年初,一位去北京寻找走失儿子的河南父亲,也因为一篇关于流动转移的报道而引起关注,被称为“流动转移中最辛苦的中国人”。如果说当时社会对他的关注多是对普通劳动者艰苦生存状态的关注,那么,此时大家对张军的关注,则是对一个普通人努力生活、努力工作的共鸣。在随后优艾设计网_PS交流的采访中,34岁的张军说,他的辛苦无非是为了孩子出生多赚点钱,同时让年迈的父母省点力气,享受一下生活。这种人到中年自觉承担起家庭的责任和担当,令人敬佩。这种人所激发出来的顽强斗志和生命韧性,值得称赞。
需要强调的是,我们肯定和赞美的是人们面对困难时顽强的生活态度,而不是困难本身。疫情以来,经济社会正常运行秩序受到冲击,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也遇到诸多不便。许多人面临着收入锐减甚至失业的困境。疫情前许多看似普通却确定的“确定性”生活状态,变得弥足珍贵。比如,你有工作要做,你可以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支付你的生活费用。这种“确定性”的生存状态,正是很多一线工作者迫切需要和珍惜的。很多时候,他们并不缺乏拼搏的斗志。他们缺少的是一份能提供最大“确定性”的工作,一个能最大程度把汗水变成果实的机会。“最辛苦”外卖的火爆,恰恰揭示了这样一种社会心态:只要有机会靠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哪怕辛苦,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以张军为代表的工人所表现出的生活态度,既是疫情下普通人珍惜机遇、努力工作的社会心理的反映,也是中国人自古以来不屈不挠精神的写照,更是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农民生活哲学的生动诠释。千百年来,中国农民所做的每一点努力,都只是为了过上好日子,过上好日子,让孩子过上好日子。正是这种朴素的欲望,孕育着无尽的斗志和动力,支撑着中华民族生息发展,铸就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生命气质和精神底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有了这种精神和这种力量的支撑,我们一定能够克服当前和今后可能出现的一切艰难险阻,以更加从容自信的姿态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11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在新冠肺炎召开会议,听取疫情防控工作汇报,研究部署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项措施,特别强调:“要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服务,切实满足疫情处理期间人民群众基本生活需求, 保障医疗等基本民生服务,加大对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的关怀和帮助,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尽力维护正常的生产和工作秩序。” 这为我们有效协调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期待在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人们能够早日回归充满确定性的正常生活,未来的调查报告少一些“最辛苦”和“辛苦”,多一些“更舒服”和“更从容”。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