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必居的老牌匾 背后还有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六必居的抹布,甜酸苦辣都尝遍。”这句俏皮话将老字号六必居与人生之味形象且巧妙地联系在一起,可谓是高。
王金辉 作图 图文无关
六必居酱园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坐落于前门粮食店街,由山西临汾西社村赵存仁、赵存义、赵存礼兄弟联合创办,以售卖柴米油盐及酱菜为主。说起六必居名称的由来,民间有多种说法,什么旧货摊儿偶得,什么严嵩题词,还有什么兄弟齐心,什么生活六品必不可少……在坊间流传着不同版本,凸显了六必居与北京人生活联系的密切度。
店名的实物载体匾额,顺理成章成为一店之宝。关于老牌匾,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在一本民国时期有关京城故事的杂文中记载:“六必居”三个字深得老板喜爱,牌匾制作好后珍惜有加,小徒弟不敢马虎,每日都会将牌匾擦拭一新,尤其是“六必居”三个字,必是按笔画一丝不苟地清洁。时光荏苒,前门大街经历了不少变革,其中不乏火灾、战争等,在一次意外中六必居牌匾被毁,这可急坏了老板。不过由于每日不厌其烦为牌匾清洁,小徒弟早已将“六必居”每一笔画、笔锋与气脉烂熟于心,甚至形成了“肌肉记忆”,于是在洋洋洒洒、行云流水间,“六必居”三字重回门额。
传说必定是传说,不过从一个侧面表现了六必居人生生不息的工匠精神。在六必居博物馆中,有一口深藏地下的古井,这可是实打实的镇馆之宝,标志着六必居由打初创就没离开过原地儿。
众所周知,北京是个不缺井的城市,王府井、三眼井、铜井……在众多地名中也有井的出现,但如今能在城市中看到水井的机会却并不很多,尤其是明代的“原装”古井。在六必居博物馆中,一口明代古井深藏其中。不,并非它藏于馆中,更准确地说它才是这里的“土著”。2015年,就在六必居博物馆筹建之时,这口古井伴随着工程进度被挖掘出来,或许连经营者都感到意外,这正是上天送给博物馆最好的礼物,为此还特意修改了设计图纸,将古井完好地在原地保护。
如今我们看到的这口古井,井口直径1.5米。与很多北京古井不同,这口井有双辘轳,这是山西井的典型风格,再次印证了六必居由山西经营者创建之说。经过鉴定,古井用砖为明代大青砖,每块长30.5厘米,宽16厘米,厚7.5厘米,净重约8公斤。古井内壁沉积的水碱达2厘米厚,这是岁月的痕迹,证明着它使用年代之久。
六必居博物馆与六必居老店紧挨着,这是一个可以伴着酱菜味儿观赏的博物馆,老账本、篓子容器、褡裢优艾设计网_在线设计秤杆……讲述着老店的曾经过往;二八酱、黄酱、普林酱油、酱菜、糖蒜……用味道当笔,谱写着舌尖上的北京记忆。
(原标题:六必居里味可观)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