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通报!撕掉违规竞赛的伪装?
11月9日,教育部发布“关于面向中小学生违规竞赛问题查处情况的通报”。该通报称,近期,教育部指导地方接连查处了多起违规竞赛,其中包括“奥林匹克英语大赛”、“希望数学”、“JEA China”等。通报中再次特别提示广大学生和家长擦亮眼睛,凡是未列入“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的均是违规竞赛,名单内没有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竞赛,所有竞赛均不得向学生和家长收取任何费用,竞赛及竞赛产生的结果均不作为中小学招生入学的依据,也不作为高考加分项目。
面向中小学生的各种正规竞赛,是对校园教育的有益补充,让部分具有学科特长和兴趣、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竞赛活动,开阔眼界、相互促进,更好地激发学习潜能,更可以培养和发现优秀人才,达到以赛育人的目的。然而,长期以来,社会上不少巧立名目的竞赛活动名不正言不顺,系违法违规举办;有的评奖过程不规范,各种灰色交易、暗箱操作等层出不穷。有的竟然基本上沦落到只要交钱就可以拿证书的境地,花钱买来的荣誉到底有多少含金量,不难想象。
违规竞赛机构未必不知相关规定,于是玩起了改头换面的把戏,据通报称,“奥林匹克英语大赛”原名“全国奥林匹克英语作文大赛”,“希望数学”对外号称原名“希望杯”。对许多家长来说,带着孩子参加这种名头很大的竞赛,多半是为了赢得一块块足斤足两的升学敲门砖,可最后换来的却是一张张对于升学毫无作用的废纸,在深受违规竞赛之害,财力、精力都被掏空的同时,教育焦虑却日益增长。与此同时,导向不正的竞赛让广大中小学生身心上都饱受摧残,非但没有产生对某一学科的兴趣,反而催生了厌学的倾向。
撕掉违规竞赛的伪装,铲除违规竞赛,还教育以本来面目,让中小学生摆脱竞赛之累,是包括家长、学生、社会在内的共同呼声。2018年以来,教育部持续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基本斩断了竞赛与招生、考试、培训挂钩的利益链,有效遏制了竞赛横生的乱象。今年3月,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明确竞赛活动的组织举办要做到“八个不得”,剑指竞赛活动中出现的名目繁多的逐利现象和不法行为。今年10月,教育部公布了2022-2025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使竞赛与升学脱钩,重塑竞赛观念,让更多有意愿、有信心走上正规赛道的孩子看清了努力方向。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打击违规竞赛也是一场教育理念的竞赛,一场意志和决心的比拼。必须看到的是,在教育部门的严厉打击之下,仍有一些机构受利益驱使换个马甲“重出江湖”办竞赛,仍有一些不知晓政策的家长被裹挟。这也提醒相关部门,彻底清除不良竞赛思维、净化竞赛市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优艾设计网_Photoshop交流对很多蠢蠢欲动的竞赛机构而言,处心积虑改头换面搞违规竞赛,不如洗心革面彻底断了这个念想,因为在这场与教育主管部门的竞赛中,胜负早定。
(原标题:教育部通报!撕掉违规竞赛的伪装)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