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艾设计网

在激流中前进是谁画的啊??

你好请优艾设计网_在线设计问一下,在激流中前进是谁画的啊?
我是你霸霸呀 2022-02-02 16:50

优艾设计网_设计模板

《在激流中前进》这幅画创作始于1962 年,完成于1963 年,历时两年。是画家在油画研究班学习时的毕业创作。

为此,画家曾先后到山西禹门口、陕西宋家川等处在险急河段的黄河渡口体验生活,搜集创作素材。画家以简练概括的艺术语言,雄健有力的笔触,沉着凝厚的色调,表现了船工们齐心协力搏击于黄河浊浪之中的惊险场景。

画家没有从正面表现人与激流搏斗的表情,而是通过飞旋激荡的河水与沉着稳健的人物的对比,那如一叶小舟般的黄河渡船与大面积的汹涌奔腾的浓浆浊浪对比,通过对水势的夸张表现反衬了人的力量和精神,较完美地体现了作品的主题。


王骁峰 2022-02-02 16:53

油画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古典、近代、现代几个时期,不同时期的油画受着时代的艺术思想支配和技 法的制约,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油画发展初期的历史条件奠定了古典油画的写实倾向。15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中,人文主义思想出于 对宗教的批判,有着关注社会现实的积极要求,许多著名 画家为逐渐摆脱单一的以基督教经典为题材的创作,开始对当时生活中的人物、风景、物品进行观察和直接描绘,使宗教题材的作品含带明显的现实世俗因素,有的 画家完全描绘现实生活的实景。文艺复兴时代的画家继 承了希腊、罗马的艺术观念,即不仅注重作品要描述某一事件或事实,还要揭示出事件或事实的前因后果,于是形成了注重构思典型情节和塑造典型形象的艺术手法。 与此同时,画家还分别探索解剖学、透视学在绘画中的运用、画面明暗分布的作用等,形成了造型的科学原理。 人体解剖学的运用使绘画中的人物造型有了如同真实般 准确的比例、形体、结构关系;焦点透视法的建立使绘 画通过构图形成幻觉的深度空间,画中的景物与现实中 定向的瞬间视觉感受相同;明暗法使画中的物象统一在 一个主要光源发出的光线下,形成由近及远的清晰层次。 人文主义的艺术主题与追求写实的造型观念在其他画种中所以不能完善,是因为工具材料的限制,而油画工具 材料性能正适于将二者充分体现出来。因而,古典油画 成为经长期制作的、高度写实的面貌。

古典油画在整体上是油画语言诸因素共时综合运用 的结果,但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艺术家在此基础上对 某一个或几个因素特别注重,形成了不同的风格。文艺 复兴时代的意大利画家比较注重明暗法的运用,画中景 物的暗部统一笼罩在阴影中,明暗交界线呈柔和的过渡, 造就了画面集中而浑然的效果。L.达·芬奇的《岩间圣 母》是这种风格的代表。同时期的尼德兰画家则清晰地 刻画画中景物各个细部,景物之间是色彩的差别而非明 暗的过渡,R.康平的三叶祭坛画《受胎告知》就细致地 呈现室内外的所有景物。意大利的提香是第 1个特别注 重油画色彩表现力的画家,他在暗底子上作画,并常用 明度接近、色相略异的明亮色彩构成富丽堂皇的金黄色 调,透明颜料的多次复叠,忽厚忽薄的笔法,又使色彩 与形体有机溶合,造就出质感效果。

17世纪是欧洲古典油画迅速发展的时期,不同地区、 国家的画家依据自己生活的社会背景、民族气质,在油 画语言上进行了不同的深向探索,油画的种类按题材划 分为历史画、宗教故事画、团体肖像、个人肖像、风景 画、静物画、风俗画等。油画技法也日臻丰富,并形成 了各国、各地区的学派。

2)中国的油画最早出现在棺椁器具之中,据周礼、汉书等文献所记,二千多年前的中国已有用“油”绘画的历史。 通常的说法是1581年利玛窦携天主、圣母像到中国后,才开始了中国的油画,其中一幅“木美人”作品,虽历时五百年,仍依稀可见画风的古朴厚重。

康熙年间,传教士郎世宁、潘庭章、艾启蒙等以绘画供奉内廷,从而把西方的油画技法带入了皇宫; 雍正,乾隆年间,宫廷的包衣(满语即奴仆)受命于皇上,向传教士学习油画,但并未留下一些痕迹。 到了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西文化大冲撞,民间的画坊、画馆兴起,画技亦得到了改善。但此时由于画工的地位低微,文化素养也优艾设计网_设计客有限,使他们的作品未能进入文化的高层次,形成一个独立的新文化。

清末维新变法后,许多青年学子先后赴英、法、日本等国学习西洋油画,他们中有:李铁夫、冯钢百、李毅士、李叔同(弘一法师)、林风眠、徐悲鸿、刘海粟、颜文梁、潘玉良、庞薰琹、常书鸿、吴大羽、唐一禾、陈抱一、关良、王悦之、卫天霖、许幸之、倪贻德、丁衍庸等。

这些人归国后带来了西方及日本先进的教学方法及理念,如1911年西洋归国的周湘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美术学校;1912年刘海粟创办上海图画学术院,并第一次起用人体模特写生;1919年任教育总长的蔡元培先生倡导开办了第一所国立美术学校--北京美术学校,(校长林风眠);1927年,中央大学开设艺术科(徐悲鸿任主任);1928年杭州创办了第一所大学制的国立艺术院校(林风眠任院长)等。

这一时期的主要三个画派分别为:写实派(徐悲鸿);新画派(林风眠、刘海粟);现代派(庞薰琹)。

处于这一时期的中国正是战火纷飞的年代,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油画家颠沛流离。国难当头,很多油画家用绘画作武器,反映战事,揭露暴政,如王式廓的《台儿庄大血战》,唐一禾的《胜利与和平》,司徒乔的《放下你的鞭子》等。一些画家因战事远赴西北、西南等少数民族地区,创作出了如《负水女》(吴作人).《哈萨克牧羊女》(董希文)等佳作。

此时的延安,画家的画风受到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影响,倾向文艺为“工农兵服务。”

徐悲鸿的写实主义正好与当时的时代相和,逐渐形成了中国规范化的油画 。

在“新美术必须与人民结合”的观点的影响下,写实主义一统天下,风景、静物、人物等题材被冷落。这个时期诞生了一批革命历史画,如胡一川的《开镣》、王式廓的《参军》、罗工柳的《地道战》、董希文的《开国大典》、李宗津的《飞夺芦定桥》、艾中信的《过雪山》等。

随着群众运动的展开,中国油画进入了“全盘苏化”的局面,以契斯恰柯夫教学体系为核心的油画教学迅速成为我国油画的单一教学体系,并培养了一批油画骨干力量。此后,一批油画家在“民族化”精神的扩展中对单一的油画体系进行了突破,形成了罗工柳的《在井岗山上》,李化吉的《文成公主》,袁运生的《水乡》,徐坚白的《旧居前的留念》等作品。

1964年,在“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下林彪、江青等对文艺界进行了一场文化扫荡。不少画家的作品被洗掠一空,钟涵的《延河边上》、杜键的《在激流中前进》、李化吉的《文成公主》、秦征的《家》等都以莫须有的罪名示众批判,并被破坏殆尽。

另一方面,油画成了造神的工具,《毛主席去安源》成为其时典型之作,印刷量在当时达一亿张以上。此时,部分青年油画家开始崭露头角,如陈丹青、沈家蔚、陈宜明等。代表作品有:《永不休战》、《黄河颂》、《泪洒丰收田》、《我为伟大祖国站岗》等。

文革之后,是文艺的开放期,各种形式的画会风起云涌,绘画形式也变得丰富多样。其中罗中立的《父亲》、陈丹青的《西藏组画》、闻立鹏的《大地的女儿》、詹建俊的《回望》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佳作。在最初的艺术喷涌期过后,油画又走到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中国画坛迫切需要更现代,更新鲜的空气。其中胡悌麟、贾涤非的《杨靖宇将军》,苏笑柏的《大娘家》,俞晓夫的《我轻轻的敲门》等作品,在当代意识的关照下对主题性绘画作了新的开拓。

然而,虽然文化的禁锢已经解除,但由于各种原因(主要是经济上的原因),大部分画家的眼界与思维尚未完全打开,以领略当今世界各种纷繁复杂的变化,因而缺乏真正的具代表性的作品。 但毕竟,中国的油画此时已进入一个新的时代,正在学习、蜕变,并不断地丰富。


小背包茶店 2022-02-02 16:58

《在激流中前进》的作者是杜键,196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究班。毕业后留校在董希文工作室任教。后在中央美术学院从事美术教学和油画创作。先后在中央美术学院附中、中央美院油画系任教,油画系二画室主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授。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

主要作品有《黄河激流》、《不可磨灭的记忆》》(获第5届全国美展三等奖,北京市美展一等奖,由中国美术馆收藏)(合作)。作品曾获建国30周年全国美展三等奖,由中国美术馆收藏。

研究班毕业创作《在激流中前进》;与高亚光、苏高礼合作的《不可磨灭的记忆》(获第5届全国美展三等奖,北京市美展 一等奖,由中国美术馆收藏);与高亚光、苏高礼合作《伟人归来》、《在太行山上优艾设计网_Photoshop百科》。


_CFT01****89053 2022-02-02 16:59

油画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古典、近代、现代三个时期,不同时期的油画受着时代的艺术思想支配和技法的制约,呈现出不同的面貌。西方油画的发展史简介:

1、追溯到油画历史的开端,其实油画的前身是15世纪以前欧洲绘画中的蛋彩画,后来,出现了一位艺术家,名叫尼德兰画家扬·凡·艾克(Jan Van Eyck),对这种蛋彩画进行改良以后发扬光大,后人因其独特的贡献,称他为“油画之父”。

2、古典前期(欧洲文艺复兴)

15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出于对宗教的批判,许多著名画家为逐渐摆脱单一的以基督教经典为题材的创作,开始对当时生活中的人物、风景、物品进行观察和直接描绘,导致了宗教题材的作品中含带有明显的现实世俗因素。

这个时代的画家们继承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艺术观念,不仅注重作品要描述某一事件或事实,还要揭示出事件或事实的前因后果,于是形成了注重构思典型情节和塑造典型形象的艺术手法,与此同时,画家还分别探索解剖学、透视学在绘画中的运用、画面明暗分布的作用等。

油画逐渐成为了西方绘画史中的主体绘画方式,随着时间的发展,油画逐渐生活化。1504年左右,达芬奇创造了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让人们不得不佩服达芬奇的天才创作。

3、古典后期。

到了17世纪,有一部分的油画优艾设计网_设计LOGO开始强调油画的光感,运用色彩冷暖对比、明暗强度对比、厚薄层次对比进行光感的创造,形成画面戏剧性气氛。

荷兰画家伦勃朗也把画中的光感作为表现人的精神状态的一种手段,他所作大量的人物肖像中,人物都处在大块暗部的笼罩中,唯表现神情的脸、手等重要部分显出鲜明的亮度。

意大利画家卡拉瓦乔打破了他之前油画中有序和谐的光感效果,他强化画面上明暗的对比,往往用画面背景平面的大片暗部衬托前景明亮的人物,令人感到画中光线耀眼。

4、近代前期

油画的发展在19世纪有了新的趋向,主要体现在油画色彩的变革。英国画家康斯特布尔最早直接用油画在室外写生,获得丰富的色彩感受,他在局部用细小笔触并置颜色,使之混合成较鲜明的色块,画面较古典的褐色调子明亮得多。

5、近代后期。

然而到了19世纪末叶,西方油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油画不再以模仿自然、再现自然为艺术创造原则,而是以画家们自由构造的油画艺术形象为新的真实。他们以油画作为表现自己精神与情感世界的媒介,以想象、幻想等方法构造作品。

其代表画家梵高,继印象派之后率先离弃了传统油画模式,以疾急奔放的笔触,使浓厚、明亮的色彩充满强烈的力感,表现内心情绪的不安。

6、现代时期

在20世纪近现代的油画中,不同的艺术观念形成了不同的流派,油画形式语言受到高度重视。从近几百年来西方油画的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出,油画发展到现代已经壮大,无数的流派之间相继出现与更替,只要以油画工具材料为造型媒介,艺术家们就可以创造任意的油画面貌。

表现主义,现代重要艺术流派之一。20世纪初流行于德国、法国、奥地利、北欧和俄罗斯的文学艺术流派。是艺术家通过作品着重表现内心的情感,而忽视对描写对象形式的摹写,因此往往表现为对现实扭曲和抽象化的这个做法尤其用来表达恐惧的情感。代表蒙克,呐喊(四版本)。


塔科马艾莎尼娅 2022-02-02 17:05

  《伏尔加河的纤夫》

  大约绘制于1870~1873年。全画采用横向的长构图,把11个纤夫分成三簇,分别描绘出这些不同年龄、经历和个性的形象。他们承受着沉重的生活负担和贫困的折磨,在烈日炎炎的夏天,拖着沉重而疲惫的步伐,拉着船缆,艰难地牵引着身后的大船,在伏尔加河岸边踏着沙子吃力地往前走,整个画面表现了劳动者沉重的劳动和纤夫们不甘心忍受剥削和压迫的愤懑情绪,寄托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剥削者的强烈抗议。

  《第二次收获》

  [作者:朱利安•杜普荷 [法国,1851―1910年] 画布油画,100×127.50厘米 创作年代:1879

  绘画;油画;画布油画;100×127.50 厘米

  朱利安•杜普荷则在19世纪末全身心地投入了描绘农村传统题材的创作中。

  他的学画生涯分别是在比尔斯、吕容和亨利•莱曼三个画室完成的。成为画家后,1876至1889年间,他定期在巴黎的画廊参加画展,并于1892年荣获法国“荣誉勋位团勋章”。

  在描绘农民生活和四季农活的过程中,杜普荷获得了创作的灵感,画了一幅幅田园诗般的图画,以怀念一种行将消失的生活方式。《第二次收获》是19世纪末描写田园风光绘画作品中的代表之作,也是杜普荷作品中的精品

  《拾麦穗的女人》

  [作者:朱尔·布雷东;绘画;油画;画布油画;101.6×78.7厘米;创作年代:1863年。

  朱尔•布雷东原籍库里埃,由于巴黎生活的压力和多病的身体,布雷东的一生都在这个小镇和巴黎的艺术氛围之间渡过。和米勒一样,布雷东也把周围农民的生活理想化了,这种乌托邦式的视角在他的画后题记中表述得更为清楚:他说农民过的是“艺术家的生活”,而他本人不过是个“画家农民”。在他的作品里,农村里的人永远是快乐的、热情洋溢的。

  在这幅《拾麦穗的女人》中,画家布雷东用画笔制造了一个世外桃源,光鲜的人物沐浴在金色的阳光里,构成一幅和谐、宁静的图画。象征着对法国农业传统的优艾设计网_Photoshop问答尊重 劳动虽然艰辛,然而在劳动中也会找到应有的欢乐。


男士明明 2022-02-02 17:10

中国的油画最早出现在棺椁器具之中,据周礼、汉书等文献所记,二千多年前的中国已有用“油”绘画的历史。 通常的说法是1581年利玛窦携天主、圣母像到中国,才开始了中国的油画,其中一幅“木美”作品,虽历时五百年,仍依稀可见画风的古朴厚重。

康熙年间,传教士郎世宁、潘庭章、艾启蒙等以绘画供奉内廷,从而把西方的油画技法带入了皇宫; 雍正,乾隆年间,宫廷的包衣(满语即奴仆)受命于皇上,向传教士学习油画,但并未留下一些痕迹。 到了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西文化大冲撞,民间的画坊、画馆兴起,画技亦得到了改善。但此时由于画工的地位低微,文化素养也有限,使他们的作品未能进入文化的高层次,形成一个独立的新文化。

清末维新变法后,许多青年学子先后赴英、法、日本等国学习西洋油画,他们中有:李铁夫、冯钢百、李毅士、李叔同(弘一法师)、林风眠、徐悲鸿、刘海粟、颜文梁、潘玉良、庞薰琹、常书鸿、吴大羽、唐一禾、陈抱一、关良、王悦之、卫天霖、许幸之、倪贻德、丁衍庸等。

这些人归国后带来了西方及日本先进的教学方法及理念,如1911年西洋归国的周湘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美术学校;1912年刘海粟创办上海图画学术院,并第一次起用人体模特写生;1919年任教育总长的蔡元培先生倡导开办了第一所国立美术学校--北京美术学校,(校长林风眠);1927年,中央大学开设艺术科(徐悲鸿任主任);

1928年杭州创办了第一所大学制的国立艺术院校(林风眠任院长)等。

这一时期的主要三个画派分别为:写实派(徐悲鸿);新画派(林风眠、刘海粟);现代派(庞薰琹)。

处于这一时期的中国正是战火纷飞的年代,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油画家颠沛流离。国难当头,很多油画家用绘画作武器,反映战事,揭露暴政,如王式廓的《台儿庄大血战》,唐一禾的《胜利与和平》,司徒乔的《放下你的鞭子》等。一些画家因战事远赴西北、西南等少数民族地区,创作出了如《负水女》(吴作人).《哈萨克牧羊女》(董希文)等佳作。

此时的延安,画家的画风受到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影响,倾向文艺为“工农兵服务。”

徐悲鸿的写实主义正好与当时的时代相和,逐渐形成了中国规范化的油画 。

在“新美术必须与人民结合”的观点的影响下,写实主义一统天下,风景、静物、人物等题材被冷落。这个时期诞生了一批革命历史画,如胡一川的《开镣》、王式廓的《参军》、罗工柳的《地道战》、董希文的《开国大典》、李宗津的《飞夺芦定桥》、艾中信的《过雪山》等。

随着群众运动的展开,中国油画进入了“全盘苏化”的局面,以契斯恰柯夫教学体系为核心的油画教学迅速成为我国油画的单一教学体系,并培养了一批油画骨干力量。此后,一批油画家在“民族化”精神的扩展中对单一的油画体系进行了突破,形成了罗工柳的《在井岗山上》,李化吉的《文成公主》,袁运生的《水乡》,徐坚白的《旧居前的留念》等作品。

1964年,在“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下林彪、江青等对文艺界进行了一场文化扫荡。不少画家的作品被洗掠一空,钟涵的《延河边上》、杜键的《在激流中前进》、李化吉的《文成公主》、秦征的《家》等都以莫须有的罪名示众批判,并被破坏殆尽。

另一方面,油画成了造神的工具,《毛主席去安源》成为其时典型之作,印刷量在当时达一亿张以上。此时,部分青年油画家开始崭露头角,如陈丹青、沈家蔚、陈宜明等。代表作品有:《永不休战》、《黄河颂》、《泪洒丰收田》、《我为伟大祖国站岗》等。

文革之后,是文艺的开放期,各种形式的画会风起云涌,绘画形式也变得丰富多样。其中罗中立的《父亲》、陈丹青的《西藏组画》、闻立鹏的《大地的女儿》、詹建俊的《回望》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佳作。在最初的艺术喷涌期过优艾设计网_PS问答后,油画又走到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中国画坛迫切需要更现代,更新鲜的空气。其中胡悌麟、贾涤非的《杨靖宇将军》,苏笑柏的《大娘家》,俞晓夫的《我轻轻的敲门》等作品,在当代意识的关照下对主题性绘

画作了新的开拓。

然而,虽然文化的禁锢已经解除,但由于各种原因(主要是经济上的原因),大部分画家的眼界与思维尚未完全打开,以领略当今世界各种纷繁复杂的变化,因而缺乏真正的具代表性的作品。 但毕竟,中国的油画此时已进入一个新的时代,正在学习、蜕变,并不断地丰富。

著名油画家

吴作人(1909--)

汉族,1909年出生于江苏省。1927年至1930年先后就 读于上海艺术大学,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及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从师著名画家徐悲鸿先生,1930年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后考入比利时布鲁塞尔王家美术学院白思天院长画室学习。1946年在北平国立艺专任教务主任和油画系主 任。1950年后在中央美术学院担任教学和领导工作。作品无数次参加国内外各种展览,其作品为海内外收藏家、博物馆所搜求。多次应邀赴世界各地讲学、举办个展或联展、参观访问、文化交流等活动。出版画册:《吴作人速写集》、《吴作人水墨画集》、《吴作人画选》、《吴作人、萧淑芳画选》、《 吴作人艺术》、《中国当代美术家系列画传-吴作人》、《巨匠与中国名画-吴作人》、《吴作人速写集》、《吴作人画集-书法诗词卷、中国画卷、油画卷、素描速写水彩卷》、《中国近现代名字画集-吴作人画集》等。

代表作:

庞薰琴(1906--)

1906年出生于江苏。1925-1930年在巴黎叙利恩学院及大茅屋学院习画。1932年于上海发起“决澜社”。曾担任北平国立艺专、杭州国立艺专、四川省立艺专、中央大学艺术系、广东省立艺专、中央美术学院等院校教授、系主任及教务长等职,他是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奠基人,任第一副院长。

1932年举办个人画展,1932-34年主办四届《决澜社》画展,1941-1946年每年举办个人画展,1983年个人画展,1985、1996、1999、2000年人人遗作回顾展。出版画册:《庞熏琴画辑》、《庞熏琴画集》、《庞熏琴工艺美术设计》、《中国历代装饰画研究》、《巨匠庞熏琴》、《决澜社与决澜后艺术现象》等。

沙耆(1914--)

1914年出生于浙江省鄞县。1937年受徐悲鸿推荐赴比利时国立皇家美术学院深造。1939年毕业,并获颁“优秀美术金质奖章”。1940年于比利时阿特利亚蒙及督阿崇道展览会参展。1942年在毕底格拉美术馆参展时,其杰作《吹笛女》被比国皇后伊莉莎白购藏。1983年“沙耆画展”

先后在杭州及北京展出。1984年受聘为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


0

上一篇:

下一篇: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

最新问答

问答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