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艾设计网

拉马克的获得性遗传理论还有哪些新证据的支持??


获得性遗传是优艾设计网_PS问答“后天获得性状遗传”的简称,指生物在个体生活过程中,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发生基因突变,产生一定的性状变化,并能够遗传给后代的现象。最近,似乎有不少研究证据支持该理论,如:家庭暴力会改变孩子的DNA;高度近视会遗传给后代。
_WeCh****536280 2021-11-10 03:13


获得遗传已有的实验证据主要有以下几个:

1、小鼠获得性免疫遗传
小鼠通过注射骨髓细胞,、淋巴细胞, 可后天获得抗原耐受性, 并能将此耐受性传给下一代。

2、大肠杆菌乳糖缺陷型适应性突变
乳糖诱导能利用乳糖的突变, 认为事实上存在适应性突变及定向突变。

3、细菌在环境压力下, 可主动改变遗传结构, 通过重组产生新基因来应付外界环境的改变, 这称为天然遗传工程, 它揭示, 至少在细菌水平, 遗传过程有时是以类似于生理过程的方式进行着, 生物在进化历程中并不总是被动的接受选择, 而常常是主动地适应。

4、草履虫血清型的遗传
草履虫的不同品系大约有四种不同的血清型, 每种品系在一定时期内只能显示一种血清型。血清型是由分布在虫体表面和纤毛上的特殊蛋白质所决定, 如果将草履虫放在其同源抗血清中培养2 小时, 就能使草履虫停止游动, 再测定其血清型已转换成一种新的血清型, 这时如果再用原来的抗血清培养, 就不能阻止它们的游动。血清型的转换也可通过温度或pH 的改变,盐渍及高营养等环境条件来达到, 改变的血清型可以通过无性系稳定的遗传。

5、枯草杆菌L —小体的遗传
枯草杆菌的细胞壁很容易用溶菌酶或者霉素等去除, 无壁的枯草杆菌就成为球形的原生质体, 原生质体必须在高渗溶液中维持, 此时原生质体不分裂也不能再生细胞壁。如果将原生质体转移到稀琼胶培养基上培养, 每个原生质体可通过芽繁殖形成一个L 菌落, 此菌落有许多不同大小、球形、有膜的L —小体构成, 但如果将原生质体转移到浓琼胶培养基上培养, 则能很快再生细胞壁, 形成正常杆状的枯草杆菌。

6、骈连体的遗传
许多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和四膜虫等可以通过外科手术或意外损伤改变其形态, 例如形成两个细胞连在一起的骈连体, 显然这是一种后天获得的性状, 骈连体可以通过无性系正确传递至少几百代以上, 而且将骈连体与正常体交配时, 后代仍有骈连体出现。

7、眼虫藻色素体的遗传
眼虫藻经在固体培养基上直板实验证明, 100%藻体均含有叶绿体, 并能进行光合作用, 将此眼虫藻经一定浓度链霉素处理6 天, 这些眼虫藻100%地转变成无色的藻体, 不含叶绿体。这些无色的眼虫藻即使在有光和无链霉素条件下培养, 仍产生无色的后代, 也就是能稳定地遗传。

8、转导与转化的遗传
生物体可能接受外源DNA 而获得新性状, 如噬菌体能将半乳糖基因带入大肠杆菌染色体, 使大肠杆菌获得新性状, 这就是转导现象。枯草杆菌裸露的L —小体也可能接受其它细胞的DN A 而发生遗传物质的增加。从某种角度看, 转化也是生物在后天生活过程中获得的性状, 用光滑型肺炎双球菌的DN A 转化粗糙型肺炎双球菌, 转化后的肺炎双球菌尽管要经过分离现象, 但所产生的光滑型肺炎双球菌是稳定遗传的。

9、野生植物群体中发现可遗传的具甲基化修饰的突变株,该突变体的花成辐射对称, 而不是正常植株的两侧对称。他们发现这一表优艾设计网_Photoshop论坛型突变是由1 个叫Lcyc 的基因被甲基化修饰导致的, 该基因与控制金鱼草(Antirrhinum ) 的背腹不对称的cycloidea 基因同源。Lcyc的基因的高度甲基化导致基因沉默, 无法正常转录, 这一基因在向后代传递时保持了其甲基化状态, 后代植株的花也呈辐射对称状。他们进一步认为甲基化修饰的基因更易发生传统的由DNA 序列变化引起的基因突变, 表型突变对植物不仅具有短期也具有长期效应。

10、iRNA的干扰和基因沉默
某些RNA 的特定结构可以导致相关基因的甲基化,RNA 可以将信息传向核中的DNA ,并可向后代传递。

11、单克隆选择学说
高等动物的淋巴细胞通过与抗原的接触后天获得的的免疫性状可以通过体细胞增殖,在淋巴细胞单克隆系中稳定遗传。


戏命_烬 优艾设计网_Photoshop论坛 2021-11-10 03:21

体细胞的变异根本不可能遗传到下一代。性状的遗传是有可能的,比如之前在nature看过一篇文章说是小鼠收到电击会把恐惧传递给后代,这是因为惊吓所导致的表观修饰遗传到下一代。综上只有表观修饰可能遗传。健身暴力什么的不会改变DNA序列,只会改变对DNA表达的调控。


M35****8208 优艾设计网_PS论坛 2021-11-10 03:29


表观遗传很诱人,也很坑人,唉。。。。


翁成伟 优艾设计网_设计 2021-11-10 03:36


近日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CUMC)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首次发现了获得性状(acquired trait)不依赖于DNA遗传的证据。这一研究发现表明长期以来遭受人们误解的生物学家Lamarck的“获得性遗传”生物学观点可能并非是一种错误的理论。这一研究成果于11月23日发表在了国际顶级生物学术期刊《细胞》(Cell)上。
近年来,一些研究团队的研究数据不断地向世人表明获得性状似乎确实能够遗传。文章的资深作者、CUMC生物化学系和分子生物物理学系教授Oded Rechavi博士说:“经典的例子就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荷兰饥荒事件。后来的研究表明在这一时期出生的孩子更容易罹患糖尿病和其他代谢性疾病,这一患病风险延续到了他们的后代。”而近期开展的一项实验也证实长期高脂肪饮食的雄性大鼠生育的雌性子代更容易出现肥胖。然而直到现在却没有人能清楚地了解其中的传递机制。

在这篇文章中,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一种昆虫病毒Flock house virus(FHV)感染线虫,发现线虫通过RNA干扰的方式沉默病毒基因从而获得了针对这一病毒的免疫力。在随后的试验中,研究人员刻意通过基因突变的方法让这些线虫的后代失去获得病毒耐受的能力,他们发现这些遗传变异的线虫后代仍然显示出了对抗病毒的能力。“我们在近一年的时间里对超过100代的线虫进行了追踪,发现它们持续地保有了这一免疫特性,”Rechavi博士说。据此,研究人员推断这种抵御病毒的遗传信息应该是通过某些病毒RNA分子而非DNA储存的形式传递到了后代中去。
通过这一研究,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印证了拉马克的“获得性遗传”理论。


0

上一篇:

下一篇: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

最新问答

问答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