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艾设计网

香港与内地科学家协力发现野生大豆耐盐基因这项研究耗费十余年,为什么花费时间这么久??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团队与内地合作,通过野生大豆的基因图谱发现并复制出耐盐基因。这项由两地三代科学家共同努力的研究成果,将有利于培养大豆适应盐渍化等贫瘠土地环境,提高优质耐盐大豆产量,为中国及全球农业作出贡献。
中大大豆优艾设计网_设计模板研究中心主任、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林汉明教授在22日的发布会上介绍,由他领导的研究团队与华大基因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单位合作,耗时十余年,成功通过野生大豆的基因图谱,发现并复制耐盐基因,并进行功能测试。该研究成果刚刊登于著名科学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一片寂静 2021-11-06 15:41


这项研究耗时十余年,正说明了这项研究的难度和所取得成果的价值。据报道,研究团队是优艾设计网_设计客对野生大豆W05进行全基因组测序,通过对野生大豆重要农业性状关联基因研究,发现了新的耐盐基因。从这里可以看出,首先得发现野生大豆W05型,这本身就很不容易,袁隆平教授当年发现一株野性杂交水稻也花费了很多年。其次,对于该品种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就是一个工作量很大的工作。另外,从这些庞大的基因数据中筛选出新的耐盐基因本身也是十分耗时的。


_WeCh****536230 优艾设计网_PS问答 2021-11-06 15:52


科学研究本来需要一定的周期,举个小的例子,该研究团队多年前已做了个野生大豆的遗传群体,将耐盐与不耐盐的大豆杂交,“第一代出来了,大概有四五百棵,每棵收一粒种子,再种下一代,种了7代,用了7年,才建立了这样的群体。”经过7代的培殖,基因上才算是99.99%的“纯合”,即是稳定,否则只种一代,下一代可能会有改变,“这样的群体很重要,有群体才能做遗传图谱,找出研究目标相关的‘区间’。所以说做科研就应该耐得住“寂寞”,出成果很难,出好的成果更难,应该庆幸的是他们成功的,但是又有多少默默无名的还奋斗在科研的一线上呢?


0

上一篇:

下一篇: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

最新问答

问答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