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线已经被消灭,下一个轮到电源线了?
每次笔记本电脑没电,我都得低声下气地要一个插座。每次手机没电,又没有移动电源,只能拿到电源上充电,然后就独立了。
这种痛苦全世界都差不多。但不同的是,有些人有一个能解决这些痛点的丈夫。
这位超级有才华和爱心的丈夫是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教授、美国无线电力公司WiTricity的创始人Marin Solja博士。10年前,妻子发现手机没电了,总是响个不停,挺烦的。墙上有各种各样的电线。为什么最后一米充电的问题解决不了?这不科学。一位慈爱的丈夫马林索尔贾奇博士开始解决这个问题。当时,从远处充电似乎是完全不可能的。然而,每一次努力都有回报。2006年,32岁的Marin Solja博士入选了《MIT 科技评论》杂志的TR35(35岁以下的35位发明家名单),进行这项技术的研究。据估计,到2016年,世界将因这项技术而发生巨大变化。
Witricity通过磁共振的方式实现无线供电,最远距离达到2.4m,WiTricity可以同时对多台设备进行远距离充电,还可以穿透墙壁、木头等障碍物。共鸣是自然界中非常普遍的现象,我们最熟悉的就是声音和乐器的共鸣。只要两个物体以相同的频率振动,就会发生能量交换。WiTricity也使用了这个原则。
说到充电,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辐射。Ricity首席执行官Alex Gruzen表示,这项技术对人体完全无害。
WiTricity支持远距离传输,支持多台设备同时充电,对放置位置要求不高,可以跨越障碍物,对人体无害,这些都是原有无线充电技术所不具备的。
Witr优艾设计网_PS论坛icity技术最早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助理教授Marin Solja博士发明的。他在2009年展示了这一成就,当时两个大线圈被用来点亮两米外的60W灯泡(见上图)。之后,参与这项技术的人从麻省理工学院独立出来,成立了一家同名公司。目前,WiTricity已经掌握了100多项磁共振模式的关键专利。现在,WiTricity的产品尺寸已经大大缩小,可以做成下图所示的尺寸。在活动上,CEO Alex Gruzen还展示了如何同时为多部iPhone充电。
Ricity的首席执行官Alex Gruzen在湛卢文化和未来创造者活动开始时第一次分享了这样一个充满爱的故事,乍一看他是一个营销专家。事实上,亚历克斯格鲁曾是麻省理工学院航空/航天工程专业的技术学生,曾担任查尔斯斯塔克德雷珀实验室的成员。后来,他去哈佛读商学院,在惠普、戴尔、康柏、马切恩等公司从事营销、咨询或管理工作,并在日本呆了几年。可以说他既懂技术又懂市场,还懂跨文化背景,绝对是科技公司走向全球的最佳人选。2014年4月,她成为了WiTricityCEO,这也是为什么。
WiTricity的想法更加雄心勃勃,他们的技术已经应用于丰田电动汽车和英特尔电脑。事实上,几乎所有的汽车制造商都与他们签署了合作协议,并将把WiTricity的无线充电技术应用到自己的汽车上,该技术可能会在2017年推出。
其实基本上所有续航能力弱的产品都可以使用这项技术。不用说,可穿戴设备应该在每天充电时更换。未来,谷歌眼镜这样的产品可以与电池分离,用户可以背上一个小型无线充电设备,永远不会离线。至于无人机,未来很可能会有各种无线充电站,到时候就会没电了。无人机会先给自己充电,然后飞往目的地。在医疗领域,这项技术的应用更加广泛。比如在心脏安装起搏器之前,需要将设备引出体外进行充电,这样充电既不人性化,也不安全。WiTricity可以彻底改善这种情况。
CEO Alex Gruzen的愿景是,在未来几年,我们的房间将是无线的,所有电器都可以通过中央充电底座获得持续的电力。
移动化和便携化是近年来科技发展的主流。例如,从电脑到笔记本,从网卡和网线到英特尔内置的无线互联网产业,都遵循这一趋势。其实这不仅仅是产品的改进和进步,也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例如,无线互联网接入促进了Wi-Fi相关行业的发展,并创造了相关的商业机会。当无线充电取代有线充电时,新的业务就会出现。
上图反映了无线充电的市场。如今这个行业很多人的应用一夜走红,但其实底层物理研究费时费力,WiTricity基本做了10年。
在中国很难想象一个教授花10年时间研究,然后用这些科研成果创业,改变世界。然而,巫术在美国非常普遍。主要是国外会允许老师在校期间做项目,老师可以把自己的项目商业化。这在中国是难以想象的。理工科的老师有自己的公司是一个“潜规则”,但他们经常不公开。2007年,网友曝光“富教授”名单,迅速在各大论坛转载,褒贬不一。体制和意识的局限似乎正在酝酿研究者的不满。2013年8月,多位国内外中国学者在《科学》杂志上撰文,抱怨“中国科学家尚未获得诺贝尔奖,研究和商业已经脱节几十年,只有少数研究成果转化为创新技术和产品。中国企业对国内没有希望,只能依赖外国企业。
核心技术。”一些没有办法将研究商业化的研究人员,最后往往通过其他手段增收,这几年也爆出了不少例贪污科研经费等案件,涉及多所学校。最近接触了一些学生创业者,不少人抱怨过体制的问题,也有人讲过老师为了自己的项目,与学生争利,甚至想方设法拆散了学生的创业团队。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