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食行为是受基因调控的吗?是否存在“暴食基因”??
最近的一项研究利用基因工程小鼠,发现大脑血清素神经元区域的雌激素受体-α介导雌激素可调节暴食行为:
暴饮暴食是一种饮食失调症,患者经常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消耗非常大量的食物。在美国约5%至10%的成年人困扰于此,女性比男性更常见。近日,美国研究人员发现雌激素能特异性触发大脑血清素神经元,抑制雌性小鼠暴饮暴食,相关研究发表在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杂志上。
当雌激素高,暴饮暴食被抑制,但是,当雌激素低时,暴饮暴食变得更加频繁。利用小鼠模型,他们开始研究雌激素对雌性小鼠暴饮暴食行为的影响。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首次发现雌激素能强烈抑制小鼠暴饮暴食,而这与在人类中的数据是一致的。我们可以推测,易暴饮暴食的妇女也正好有月经周期不规则,很可能是因为她们的雌激素功能在某种程度上被破坏,而这正是导致暴饮暴食发展的原因。
为了进一步确定哪些受体介导雌激素对暴饮暴食的影响,以及该受体存在于哪些部位。使用基因小鼠模型发现,雌激素受体-α(在大脑羟色胺神经元表达)介导雌激素抑制暴饮暴食的效果。这项研究的意义有助更好了解雌激素如何可以调节这种行为(暴饮暴食)的机制。
Mirandawsj 2021-09-23 08:35
美国研究人员在老鼠身上发现“暴食基因”,这种基因会阻断身体与大脑的交流,让大脑无法得知已经优艾设计网_PS交流吃饱的事实,从而让身体吃个不停。
美国乔治敦大学医学中心研究人员说,他们重点关注名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基因。这种基因在老鼠和人身上都存在。先前研究显示,它与肥胖有关,但人们对它如何起效不得而知。
通常来说,人吃饱后,Bdnf基因会通过脑细胞向下丘脑发送瘦素与胰岛素等化学信号,大脑收到信号后,会向身体发出不再进食的指令。
研究人员通过人工干预让老鼠的Bdnf基因发生突变,结果发现,老鼠吃饱后,突变的Bdnf基因发送的化学信号不再能传递到下丘脑,因此,这些老鼠不知何为“饱”,食量变成普通老鼠的两倍。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