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给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山西省武乡县李煜村大型实景剧《太行雷神》演出现场。本报记者李建斌摄/光明图片
【重点发展红色旅游】
当汽车经过太行山进入山西省武乡县时,充满了红色文化气息:高速公路两侧有红色壁画,远远就能看到站在山顶的八路军大战士“亮剑”雕塑。县城内,八路军总部纪念馆、八路军纪念广场、八路军文化公园、八路军剧院等散落各处,使红色武乡充满红色气息。
武乡县地处太行山腹地,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是太行精神的发祥地和八路军文化的形成地。抗日战争时期,作为华北抗日战争的指挥中心和八路军总部,当时只有14万人的武乡参加了抗日战争,9万多人“送饭、送兵、送干部”,组成了武乡的英雄事迹,被称为“八路军的故乡、自己军队的摇篮”。
丰富的革命文化资源积淀了武乡的历史财富。如何激活和盘活这些资源,进而转化为革命老区发展的新动能?“有一天八路军打游击,留在土洞里,吃一口小米饭”,在真实场景中动态展示历史,让游客参与其中,成为武乡县发展文化旅游、推进乡村振兴的新思路。
1.让红色文化活起来
“这是一首悲壮的英雄赞歌,是一幅壮丽的历史画卷。”7月22日晚,大型实景剧《太行山》演出结束后,18岁的游客张培源走下观众席时,仍不时回头看到身穿军装、背扛长枪的八路军战士。
这场集体验、观赏、教育于一体的抗战题材实景演出,成为武乡县红色旅游的杰作,不仅提炼升华了武乡源远流长的抗战精神和红色文化,也改变了实景剧场周边9个村600多名村民的生活。
这个小村庄变成了现实生活中的剧院。作为《太行山》的演出场景,丰州镇下关村主剧场占地290亩,石桥坡掩映绿树红花,洞窟农舍,凝结出黄土高原独特的太行风貌。为了打造这个现实生活中的剧场,武乡县对下关村进行了整体搬迁,共搬迁51户149人。与此同时,现场剧场周边的几个村庄也放弃了部分土地,将其纳入演出区域。
在近一个小时的演出中,600多名农民依靠太行山水,用现代声、光、电再现了八路军战士与太行山人民浴血奋战、共同抗击日寇的感人历史。年近七旬的村民任在剧中饰演一位老牧羊人。每次演出,他和他的30多只羊“演员”总是在剧场的斜坡上来回跑几次。村民高在剧中饰演一位老族长。他从小就热爱文艺,有着和别人不一样的感受:“《太行山》直播剧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大舞台。”
为让红色文化活起来,武乡县投入十几亿元建设了八路军文化园、游击战体验园、《太行山》大型实景剧等一大批红色文化旅游体验项目。让游客实现“有朝一日当八路军,吃一顿小饭,唱一首反战歌,打一次游击战,看一场反战剧”的愿望。
2.红色文化带火特色民间文化
在武乡县的东边,有一个叫李煜村——的村子,“地雷王”王来法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以前是魔术表演,现在我们村有新内容了。”村党支部书记王著红一声不吭,一上来就直奔主题。今年7月1日,新打造的红色直播剧《太行雷神》正式上演,这一期的每一场演出
几年前,李煜村最响亮的名片是“魔法村”。全村900多人有一半会变魔术,200多人会上台表演。依靠魔法,李煜村也吸引了不少游客的目光,但看着一辆辆旅游大巴从村里经过,从公路上经过,王著红总在想:“怎么才能在李煜村打好埋伏,困住游客呢?”在对村里的资源进行梳理后,王著红得出了“最大的资源是‘矿王’的故乡”的结论,于是他下定决心要发掘“矿”文化,带火特色的民俗文化,带领村子振兴。
2015年初,村里扩建了王来法纪念馆。纪念馆内,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和高科技光电设备,辅以各种仿石矿山和木制矿山,吸引了众多游客。除了魔术表演,距离王来法纪念馆仅一路之遥的博世堂也参与了村民自编自演的情景喜剧《英雄的足迹》 《地雷大王王来法》 《太行丰碑》等演出。今年7月1日起,该村正式启动现场演出《太行雷神》。“150多名演职人员中,70%是贫困人口,通过节假日的演出,每人每年可增加收入7000元或8000元。”王著红说,只要一次演出,全村人均收入就能增加3000元。
50岁的村民王雪梅在剧场表演了魔术,然后换上军装,在一部实景剧中扮演八路军指挥员的角色。在等待的同时,站在烈日下,她的脸上始终挂着温暖的笑容,不断回答观众的提问,并与他们合影留念。46岁的张丽粉也在表演中扮演各种角色。以前,她只是在家务农,带孩子,照顾老人。现在,依靠表演,她每年将获得近1万元的额外收入。
“这两场演出成为太行干部学院现场教学点的精品课程,既给村民带来了实惠,也弘扬了太行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增添了新的载体。”王竹红说,红色文化加特色民间文化让李峪村人看到了致富希望,下一步的发展目标是“打造集红色教育、魔术文化、农家体验于一体的精品乡村旅游项目”。被红色文化带火的不只是李峪村,在八路军总部驻扎过的王家峪、砖壁村,村民们也加入了红色旅游产业的大军中。特别是村里妇女们一针一线缝制优艾设计网_Photoshop问答的八路军总部太行旧址、八路军将领等各种壁画、挂饰、披肩等红色旅游纪念品让游客赞叹不已。
3.让红色文化成就富民产业
立足红色文化优势,怎么才能走出自己的区域特色,让红色文化成为可持续性产业?武乡县出台了“两园一剧”的规划——在八路军纪念馆旁边,投资5亿多元实施八路军文化园、游击战体验园等一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并以县财政入股的方式合作开发总投资2亿多元的《太行山》大型实景剧。
与此同时,武乡争取国家专项投资1.8亿元,完成了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八路军总部王家峪旧址、百团大战总指挥部砖壁旧址3个红色旅游景区的改陈扩建、配套建设和周边环境整治,为红色旅游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从2011年开始,武乡连续8年举办八路军文化旅游节,通过红色藏品展、抗战主题戏曲展、主题电影展、八路军文化学术座谈会等活动提升县域特色形象。
武乡文化旅游的发展,不仅优化了当地的产业经济结构,也让老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砖壁村是八路军总部和百团大战的指挥部。借着红色旅游,村民武余秀办起了农家乐,年收入8万元。毗邻《太行山》实景剧演出的下关村有153口人,依托实景演出,60%的村民做起了农家乐。八路军文化园、实景演出、体验园等景区拥有正式员工260余人,人均年收入达2.5万元,群众演员600余人,人均年收入近万元。
红色旅游已成为武乡县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农民增收新的动力点,目前,全县有宾馆饭店50多家,农家乐500余户,民间手工艺、土特产等6大类40多个品种的旅游产品,推动了革命老区人民的振兴。
(来源:光明日报)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