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作行为是如何进化的??
好多动物包括人,甚至植物,更甚至微生物都会表现出一些相互协优艾设计网_设计百科作的特性,这种特性是怎么进化得到的?
M33****7602 2021-07-30 02:19
归根结底说这种特性是不断的遗传进与自然选择的结果。
基因本是自私的,在不断地变异中想着更利于自身生存与繁殖的方向进化。而“相互协作”这项特性不但使得个体得以保全,更是有利于整个群体的生存。人的复杂社会协作关系暂且不论,有着原始味道的狼群捕猎、猫鼬协作防御、植物收到伤害时互传警示信息等等,都是利于种群存活的。
许多个体角度的“利他行为”,在基因层面其实是绝对的“自私行为”。雏鸡找到食物后常常发出一种唧唧喳喳声,这种声音会引来其他雏鸡分享食物。为什么最初找到食物的雏鸡不独吞食物呢?因为它附近的其他雏鸡往往与它有血缘关系,它们共享许多基因,包括那个“找到食物就彼此召唤”的基因。鸟类消耗大、需要经常进食,饥饿时,同伴分享的一点食物就意味着宝贵的生存机会。当一群小鸡里拥有“唧喳基因”的个体足够多时,这种互助合作就能保证更多的小鸡活下去,更多的“唧喳基因”也因此得以流传。
之所以要强调一群小鸡里拥有“唧喳基因”的个体足够多,是因为从一个基因的角度看,与之直接竞争的“等位基因”既是对手,又是它所生存的“环境”的一部分。个体所面对的环境就是外在环境。但对基因来说,环境包括内内外外的许多组成部分:其他基因构成的基因库、温度、食物、降水、天敌……如果基因不能适应它所在的环境,比如一个基因身在草食动物身体里,却赋予了这只动物适合撕咬肉类的尖牙,那么这个基因大概不会太成功。假设一群小鸡都没有“唧喳基因”,找到食物都喜欢默默地吃独食,这时候,一个突变的“唧喳基优艾设计网_Photoshop百科因”忽然给了某只小鸡分享食物的能力,那么这只有付出没收获的小鸡连带这个“唧喳基因”,都不会取得成功。
所谓“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总起来说,“协作”让大家得到更多的存活机会,所以这种特性可以稳定遗传。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