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艾设计网

人至清则无鱼下一句是什么啊??

优艾设计网_设计百科请问一下人至清则无鱼下一句是什么啊,在线等。。。
360U3225297198 2021-07-28 18:17

人至察则无徒。

出处:班固《汉书》卷六十五 东方朔传第三十五

“虽然,安可以不务修身乎哉!《诗》云:鼓钟于宫,声闻于外。’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苟能修身,何患不荣!太公体行仁义,七十有二乃设用于文、武,得信厥说,封于齐,七百岁而不绝。此士所以日夜孳孳,敏行而不敢怠也。辟若鹡鸰,飞且鸣矣。传曰: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其冬,地不为人之恶险而辍其广,君子不为小人之优艾设计网_PS交流匈匈而易其行。’天有常度,地有常形,君子有常行;君子道其常,小人计其功。’《诗》云:礼义之不愆,何恤人之言?’

故曰: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冕而前旒,所以蔽明;黈纩充耳,所以塞聪。’明有所不见,聪有所不闻,举大德,赦小过,无求备于一人之义也。枉

而直之,使自得之;优而柔之,使自求之;揆而度之,使自索之。盖圣人教化如此,欲自得之;自得之,则敏且广矣。


M25****810 2021-07-28 18:24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出自班固《汉书》卷六十五 东方朔传

  “虽然,安可以不务修身乎哉!《诗》云:鼓钟于宫,声闻于外。’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苟能修身,何患不荣!太公体行仁义,七十有二乃设用于文、武,得信厥说,封于齐,七百岁而不绝。此士所以日夜孳孳,敏行而不敢怠也。辟若鹡鸰,飞且鸣矣。传曰: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其冬,地不为人之恶优艾设计网_设计客险而辍其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天有常度,地有常形,君子有常行;君子道其常,小人计其功。’《诗》云:礼义之不愆,何恤人之言?’故曰: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冕而前旒,所以蔽明;黈纩充耳,所以塞聪。’明有所不见,聪有所不闻,举大德,赦小过,无求备于一人之义也。枉而直之,使自得之;优而柔之,使自求之;揆而度之,使自索之。盖圣人教化如此,欲自得之;自得之,则敏且广矣。}M

  “今世之处士,魁然无徒,廓然独居,上观许由,下察接舆,计同范蠡,忠合子胥,天下和平,与义相扶,寡耦少徒,固其宜也,子何疑于我哉?若夫燕之用乐毅,秦之任李斯,郦食其之下齐,说行如流,曲从如环,所欲必得,功若丘山,海内定,国家安,是遇其时也,子又何怪之邪?语曰以管窥天,以蠡测海,以莛撞钟’,岂能通其条贯,考其文理,发其音声哉!繇是观之,譬犹鼱鼩之袭狗,孤豚之咋虎,至则靡耳,何功之有?今以下愚而非处士,虽欲勿困,固不得已,此适足以明其不知权变而终或于大道也。”


多吃蔬菜好 2021-07-28 18:27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意思是:水太清了,鱼就无法生存,要求别人太严了,就没有伙伴。现在有时用来表示对人或物不可要求太高。

一、出处

《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篇第六十五

故君子莅民,不可以不知民之性,达诸民之情;既知其以生有习,然后民特从命也。故世举则民亲之,政均则民无怨。故君子莅民,不临以高,不道以远,不责民之所不能。今临之明王之成功,而民严而不迎也;道以数年之业,则民疾,疾者辟矣。故古者冕而前旒,所以蔽明也。

统絖塞耳,所以弇聪也。故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故枉而直之,使自得之;优而柔之,使自求之;揆而度之,使自索之;民有小罪,必以其善以赦其过,如死使之生,其善也,是以上下亲而不离。故惠者政之始也,政不正则不可教也,不习则民不可使也。

二、译文

所以,一个有学问有德行的人,在治理百姓时,不可以不知道百姓的本性,不可以不了解百姓的心理,知道了他们先天的情理和后天的习惯,百姓才能彻底的服从你的政令。所以说,国家治理得好,百姓便爱戴你;政治清明平和,百姓自然没有怨尤。

所以一个有学问有德行的人,在治理百姓时,理想不可要求太高,目标不可设得太远,不要责求百姓干能力做不到的事。如果你用古圣先王成功的理想,来要求百姓即时达到,恐怕百姓要敬而远之,不敢欢迎了。

你告诉他们长远未来的目标,百姓做得痛苦,当他们痛苦时,就要避开了。所以古来帝王的冠冕上,垂挂着一串串的玉,正为着警惕自己,不可看得太明察了;用棉絮塞耳,是为着警惕自己,不可听得太精细了。所以水太清澈,就没有鱼还能生存下去;人太优艾设计网_在线设计精明,就没有人跟你做伙伴了。

所以把百姓邪枉的坏事改正过来,使他们自己心安理得;用宽大怀柔的办法引导百姓,使他们自己能寻求本身的完美;度量百姓的资秉,因材施教,使他们自己能找到前途。百姓偶然犯了小的过错,必要找出他的好处,来赦免他;如果要判死刑的,想法子让他活下去,这样他就会好了。

因此,上下就能打成一片,融成一体,而不相离了。所以仁惠是施政的先要,施政不当,就没法教导百姓,百姓未会学习,就不能驱使他们。


15917706261 优艾设计网_设计模板 2021-07-28 18:32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是我国古代的著名格言,

见于《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宫篇》。“水至清则无鱼”这是尽人皆知的道理。

原因无非是水过于清澈,鱼难以生存, “人至察则无徒”,察,就是苛察。

徒,即同类或伙伴的意思,现在就是指 “朋友”。

这引喻现实社会里,人太精明而过分苛察,就不能容人,就没有伙伴没有朋友。

因为精明者往往容不得他的过错或性格上的差异。


qkoufu3698 2021-07-28 18:36

释义:水太清了,鱼就无法生存,要求别人优艾设计网_PS论坛太严了,就没有伙伴。现在有时用来表示对人或物不可要求太高。

出处:“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篇》

这句话一直被人们用作告诫人的方式和诫律。人太精明、太过计较得失、太完美可苛了,朋友就少,落地众叛亲离。


用户5761395926 优艾设计网_设计百科 2021-07-28 18:40

下面一句是"人至察则无徒"

<<汉书·东方朔传》:“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水太清,鱼就存不住身,对人要求太苛刻,就没有人能当他的伙伴。


0

上一篇:

下一篇: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

最新问答

问答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