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艾设计网

游鱼图是谁画的呢??

你好请问一下优艾设计网_Photoshop交流,游鱼图是谁画的呢?
棺材6 优艾设计网_PS百科 2021-07-28 16:50

《鹭石图》,《竹石鸳鸯》,《瓶菊图》,《荷花翠鸟图》/《荷池双鸟图》,《孤禽图》,《孔雀竹石图》,《怪石鸲鹆图》《芙蓉游鱼图》,《桃实千秋图》

朱耷的艺术已经在东方尤其在日本以至世界画坛引起了很大的反映。八大山人的书画有少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已不复得见。如:《荷塘戏禽图卷》、《河上花并题图卷》、《鱼鸭图卷》、《鱼乐图卷》、《杂花图卷》以及《杨柳浴禽图轴》、《芙蓉芦雁图轴》、《大石游鱼图轴》、《双鹰图轴》、《古梅图轴》、《墨松图轴》、《秋荷图轴》、《芭蕉竹石图轴》、《椿鹿图轴》、《快雪时晴图轴》、《幽溪泛舟图轴》、《四帧绢本浅绛山水大屏》,以及许多条幅,册页中的花鸟鱼鸭,山水树石等。书法方面有《临兰亭序轴》、《临“临河叙”四屏》,以及各大家法帖和行草诗书轴册等,都在国内外的博物馆、院中珍藏。


玉凤阁玉器电视台 2021-07-28 16:52

复制品,看谁复制的,跟原图差别大不大,复制者的本身功底如何有关

这幅优艾设计网_PS问答画的原作在美国圣路易美术馆,一般人复制不到,多数所谓的复制,是根据网络图片来绘制,这样的话,可能跟原作出入非常大,另外还不排除印刷品的可能。

如果是真正依照原作复制,而且复制者本身的绘画功底堪比大师。那么这种的作品还是有收藏价值的。不过很可惜,估计没有这样的作品。我们见到最多的都是印刷品。印刷品的话,收藏意义不大,但是作为室内装饰,还是很不错的。


qkoufu1721 2021-07-28 16:57

《题画梅》原文

  挥毫落纸墨痕新,

  几点梅花最可人。

  愿借天风吹得远,

  家家门巷尽成春。

  《题画梅》作者简介

  李方膺1695~1755,中国清代画家。字虬仲,号晴江,别号秋池,抑园,白衣山人。寓居金陵借园,自号借园主人。为“扬州八怪”之一。通州今江苏南通人。出身官宦之家,曾任乐安县令、兰山县令、潜山县令、代理滁州知州等职,因遭诬告被罢官,去官后寓扬州借圆,自号借圆主人,以卖画为生。与李鱓、金农、郑燮等往来,工诗文书画,擅梅、兰、竹、菊、松、鱼等,注重师法传统和师法造化,能自成一格,其画笔法苍劲老厚,剪裁简洁,不拘形似,活泼生动。被列为扬州八怪之一。有《风竹图》、《游鱼图》、《墨梅图》等传世。著《梅花楼诗钞》。善画松、竹、兰、菊、梅、杂花及虫鱼,也能人物、山水,尤精画梅。作品纵横豪放、墨气淋漓,粗头乱服 ,不拘绳墨,意在青藤、白阳、竹憨之间。画梅以瘦硬见称,老干新枝 优艾设计网_平面设计,欹侧蟠曲。用间印有〖梅花手段〗,著名的题画梅诗有〖不逢摧折不离奇〗之句。还喜欢画狂风中的松竹。工书。能诗,后人辑有《梅花楼 诗草》,仅二十六首,多数散见于画上。

  《题画梅》简介

  李方膺所画梅花“以难见工”,“为天下先”用笔倔强放纵,不拘成法,而苍劲有致。画梅时以不剪裁为剪裁,不刻划为刻划,顺乎梅之天性,不见人工雕琢的艺术经验。

  李方膺也喜爱画风。他“自笑一身浑是胆”,蔑视传统,蔑视权威,爱画狂风,以此寄托自己与恶劣环境坚决斗争的不屈精神。

  李方膺的笔下,狂风固然是不屈精神的象征,但这仅是画家性格的一个方面,体现了他跟恶势力斗争的一面;他的性格的另一方面,即对下层人民的关怀和同情,题画梅中这天风便是与狂风完全不同的暖风、和风,体现出他对劳苦百姓的体恤之情。


rfarsstory 2021-07-28 16:58

清 代 书 画

  嘉庆汉装行乐图首先说清代的绘画。

  清初以“六大家”和“四僧”的画著名。

  “六大家”包括“四王”和吴、恽。

  “四王”是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和王翚(huī)。

  王时敏(15921680),字逊之,号烟客,江苏太仓娄东人,祖父是明代万历朝的首辅。王鉴(15981677),字园照,号湘碧,与王时敏为

  同族子侄。他们都曾接受过明代画家董其昌指导作画,都是山水画家。道光《情殷鉴古图》王时敏追随元黄公望,代表作有《落木寒泉图》、

  《云壑烟滩图》等。王时敏诲人不倦,爱才若渴,“为一代画苑领袖”。王鉴以五代著名画家董源和南唐著名画家巨然为宗,代表作有《梦境

  图》、《夏山图》,与王时敏匹敌。王原祁(16421715),字茂京,号麓台,王时敏之孙。少时从其祖父作画,仿效黄公望,于浅绛法独有心

  得,深得祖父赞许。康熙时进士,累官至户部侍郎,康熙常将他招入便殿作画,鉴定内府名迹,任书画总裁、康熙万寿总裁。曾任中国书画类

  书《佩文斋书画谱》编辑官,代表作有《梦境图》、《夏山图》等。王翚(16321717)字石谷,号耕烟,江苏常熟虞山人。王时敏与王鉴见他

  可以造就,带他游历各地,并示以秘本,指导将近20年,终于成就。王翚效法元人笔法而有唐人气度。他的山水画,或气象雄伟,或具体而微

  ,构图别致。代表作有《溪山红树图》,《仿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等。康熙中期,应诏以布衣供奉内廷。他与学生杨晋合作创作了《康熙南

  巡图》。图长300米,人物20000余,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每年年底,王翚给他的门人宾客每人1幅画,用来换取裘衣。一些爱好他的作

  品的人马上准备钱等着买。王翚作品,钱谦益、吴伟业、周亮工、宋荦等都曾作诗赞许。他作画,必用宣德纸、重毫笔与顶烟墨。他说,缺一

  样,就不足以发古隽浑逸之趣。

  “四王”技法都是以干笔渴墨层层积染作画。他们多模仿前人,创新不多,属于保守派,但是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大公主(恭亲王长女)优艾设计网_Photoshop交流

  、大阿哥

  (同治帝)《荷亭晚钓图》清代一直以他们的画为正宗,追随者甚众,直至清末。

  恽寿平(16331690),初名格,“寿平”是字,号南田,江苏武进人。父亲忠于明,恽寿平不应举,卖画养父。山水学元代王蒙,并以山

  水画自负,见了王翚画后,自量比不上他,就改写生,专攻花卉,开拓了宋徐崇嗣的没骨画法。作品超脱不俗,清新生动,得元人冷淡幽隽之

  至。代表作有《双清图》轴、《花卉册》等。浑格不仅画法独步,而且诗格超逸,书法得禇遂良神髓,世称“南田三绝”。

  吴历(16321718),号墨井道人,也是常熟人。与王翚同师王时敏,两人风格不同:王翚画清丽,吴历画冷隽。吴历山水画还富于纵深感

  与立体感。“宗法元人,尤长大痴法。迭嶂层峦,心思独运,而气韵厚重沉郁,深得王奉常之传。”晚年吴历信奉基督教,改用西洋法作画,

  “云气绵渺、凌虚、迥异平时”。

  “四僧”指八大、石涛、髡残和弘仁四个和尚。这群画家风格与“四王”迥然不同。

  朱耷(16261705),名统麓,号雪个、八大山人,明宗室,入清后为僧。善山水,擅花鸟。山水画原学董其昌。入清后,更易其法,布局

  险怪,意境苍凉。代表作有《山水通景屏》、《鱼乐图》、《柯石双禽图》等。花鸟画用拟人手法,简约含蓄。《孔雀牡丹图》以牡丹悬崖下

  孔雀站立卵石顶上为画面,令人联想到清代官员头上的花翎,讽刺惟命是从的奴才。

  石涛(16421718),广西全州人,本姓朱,明靖江王朱守谦之子(石涛于画后往往钤以“靖江后人”),名若极,字石涛,自号清涧老人,又

  号苦瓜和尚、大涤子等。明亡后,出家为僧。曾两次以明遗民身份接驾,迎康熙。工花鸟兰竹、人物,尤善山水。前者代表作有《墨竹》、《

  墨荷图》、《焦菊图》、人物代表作是《睡牛图》、《西园雅集图》,山水代表作有《淮阳洁秋图》、《搜尽奇峰打草稿》、《泼墨山水卷》

  。石涛最初师法清初安徽新安画派,受清初画家梅清影响殊深,后来他自创新法,《清史稿》上说他“画笔纵恣,脱尽

  窠臼。”《中国美术简史》说:“石涛山水不宗一家,戛戛独造,看似无法而实际上便古法为我法,想像力丰富,景色郁勃新奇,构图新颖自

  然,笔墨纵肆潇洒意境生气奕奕,充满了昂扬的激情。”王原祁说,石涛当推第一。他自叹不如,亦料王翚不及。

  石涛有很高的绘画理论,画论《苦瓜和尚画语录》影响很大。

  髡残(16121673),姓刘,字白秃,号石溪,湖南武陵(常德)人。善人物、花卉、尤长山水画,取法王公望、王梦。好写奇特奥景,构

  图好山重水复,善用秃笔,多含兴亡之感。代表作有《苍翠凌天图》、《苍山结茅图》等。

  弘仁(16101663),原名江韬,字奇六,安徽歙(shè)县人。明代诸生,入清后为僧,改名弘仁,早年学宋人画师,晚年学元末画家倪瓒

  。善山水画,好画黄山松石,表现幽寂的气氛和奇倔的形象,透露出与清王朝不合作的思想。代表作有《冈陵图》、《晓江风便图》。

  “四王”与“四僧”的区别主要是保守与创新。

  郑板桥《竹石图》清代中期(康熙末至嘉庆),出现了两个绘画中心:一是北京,一是扬州。

  北京的宫廷画家以创作人物为主。著名画家有焦秉贵、冷枚、丁关鹏等。他们多画人物:皇帝、后妃等。意大利画家郎时宁用西洋画法和

  中国颜料创作了许多人物画和花鸟画。

  乾隆时期“扬州八怪”以画山水、人物为主。郑燮(16931765)好画兰、梅,尤善画竹,借以歌颂清风亮节,表达孤傲脱俗的感情。代表

  作有《衙斋竹图》、《兰竹图》、《荆棘丛兰图》。金农(16871764),山水、人物、花卉都行,尤善画梅,造意新奇。画山水则景色疏简,

  饶有趣味。画人物,则外貌夸张。代表作有《玉壶春色图》、《梅花图》。汪士慎(16861759)画梅花、水仙精妙独绝,《春风香国图》、《

  湖石水仙图》是其代表之作。李觯(16861762)善花卉,画笔纵横,风格豪迈。《松藤图》、《土墙蝶花图》都是传世之作。黄慎(16871770

  )善人物、山水、花鸟。“用狂草入画,恣意放纵,线条酣畅,极具变化”。(赵丛苍主编《古代书画》)。慈安太后便服像有《漱石捧砚图

  》、《醉眠图》传世。李方膺(16951755)善画兰竹松石,也能画梅。有《墨梅图》、《风竹图》、《游鱼图》传世。高翔(16881752)山水

  画著名,构图简静而洗练。代表作有《山水册》、《弹指阁图》、《梅花图》。罗聘(17331799),金农弟子,善山水、花卉、人物,能继承

  前人又不拘泥,笔法生动,《鬼趣图》、《二色梅图》都是传世精品。

  “扬州八怪”以花鸟画为主,注重发挥个性,表现自我,创新精神强,新意浓郁,写意画得以很大的发展,使画坛再次异军突起。

  嘉庆以后的著名画家有赵之谦、吴昌硕等人。赵之谦(18291884),浙江绍兴人。吴昌硕(18441927),浙江安吉人。两人都是书法家兼

  花鸟画家。他们的画融入了他们用笔苍健的书法特点,具有淳朴风格,然而色彩鲜明。他们力求造型特色之美,有许多地方超越了前人。

  下面说清代的书法。

  清代书法可分二个时期:清初至中期道光与中期以后。

  第一个时期是帖学大兴时期。所谓帖学是翻刻前代名帖临摹。清初,由于康熙皇帝赏识,明董其昌书法十分流行,出现“万家一董”的现

  象。董体融颜体与赵体之法,圆转流利,闲适自然,但启示薄弱。学董体最著名的有张照(16911745)、沈荃(16241684)、金农(16871763

  )、查升(16501707)。清中期,乾隆皇帝则偏好元代赵孟頫的字体,又出现“千户一赵”的现象。赵体笔画圆润,光绪皇帝《临颜真卿自书

  告》轴字体匀称优雅。学赵体最著名的有汪由敦(16921758)等。

  不论在清初还是中期,书风独特的书法家还是大有人在。譬如清初的傅山、朱耷,中期的梁同书、郑板桥。傅山(16051690),草书云转

  霞飞,小楷朴实古拙,行书秀逸多姿。朱耷行草融合篆法,风貌奇特。梁同书(17231815)号山周,是乾隆时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梁诗正的

  儿子。开始学颜柳书法,接着又学米芾,晚年又加以变化,崇尚自然,笔力纵横,名满天下,求书者众多,每天求他替自己写字的纸就有数束

  。日本、琉球都有人来求字。一次,琉球国王让一个留学生回国前一定要梁同书写幅字才回去。梁同书满足了他的愿望,学生才高兴离去。郑

  板桥书法也很有特色,融真草隶篆为一体,杂以兰竹描绘之法,别成一体,郑板桥称为六分半书。

  第二个时期是碑学时期。碑学是崇尚碑刻的书派。嘉庆、道光以后,书法家效法六朝碑版以及自秦及晋的石碑文。最突出的有邓石如、赵

  之谦等。

  邓石如(17391805),安徽休宁人。他以秦李斯、唐李阳冰为宗,遍临秦汉碑刻。他学书善作变化,融合篆书、隶书,能以隶法写篆书,以篆

  书笔意写隶书,超越了前代隶书和篆书高手。在篆隶书取得突破后,他又以篆隶笔法入楷,超越了唐人。

  赵之谦(18291884),绍兴人。开始学颜体,后钻研北碑,以碑北写行书。篆、隶学邓石如,并能融化,楷书以颜体为本而又有魏碑特点

  ,称为“颜底魏面”。隶书又掺以楷法,

  很有个性。

  吴昌硕(18441927),浙江安吉人,清末大书法家。学书不囿于一人一体:楷书学颜体、钟繇,隶书学汉石刻,篆书学石鼓文。篆、隶、

  真、行、草俱佳而以篆书为最。其楷书,严谨匀整;行草,气势奔腾;隶书,苍劲雄浑;篆书,雄放泼辣。

  清代是书法中兴的时期,名家众多,上面只是介绍了一部分。值得佩服的是,很多书家同时又是画家,譬如傅山、朱耷、金农、郑燮、赵

  之谦、吴昌硕等。虽是书画同源,两者毕竟是不同的艺术。一人而兼善两艺,需付出多少劳动!

  清代书法论著较为丰富,有包世臣《艺舟双楫》、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刘熙载《艺概·书概》、石涛《画语录》。

  搜尽奇峰打草稿

  石涛(16421718),广西全州人,本姓朱,明靖江王朱守谦子,名若极,号石涛,释号原济,又号苦瓜和尚、大涤子等。工人物画,尤善

  山水画。构图富于变化,意境新奇、雄浑。著名画家王原祁赞叹道:“大江南北,当推石涛为第一。”石涛《淮扬清秋图轴》与弘仁

  (16101663)、髡残(16121673)、八大山人,合称“清初四画僧”。

  由于清王朝对汉族知识分子和明宗室采取优抚政策,石涛的大半辈子在清朝过,并两次恭迎康熙圣驾,坚持不懈地从事绘画创作。

  石涛有句名言:“搜尽奇峰打草稿。”为了获取绘画素材,使作品不断获得新的生命,他走遍了大半个中国,祖国的奇山异水不断赋予他

  的创作以新意。

  石涛注重师承,但不囿于成法。因此他的山水作品富于变化。当代著名美术史家俞建华评论说,石涛“能熔铸千古,脱去时习,独出手眼

  ,无一笔浙、吴两派习气”。

  石涛不仅是著名的山水画家,还是著名的绘画理论家。他的绘画论著《画语录》论及艺术与现实的统一、内外统一、心物统一、识受统一

  ,还有无法而法论、借古开今论、不似之似论、远尘脱俗论等等,今天画界还奉为圭臬。八 大 山 人

  八大山人,姓朱名耷,明宗室,号人屋。“八大”,四方四隅人为大;“人屋”,广厦万间俱人屋。

  八大山人性耿直,有异秉。八岁即会诗。善书法,工篆刻,精于绘画。曾画荷花一枝,半开池中,败叶散乱,横斜水面,生机勃勃。张挂

  堂中,如清风徐来,香气满堂。他又曾画过龙,蜿蜒升降,欲飞若动。山人又喜欢说笑话,倾倒四座。

  后来山人哑不能言,后弃家为僧,号雪阁,不久又发疯。其号先后易为个山、个山驴、八大山人。

  山人酒后作画。作画时只将墨泼在纸上,或用破扫把将墨水洒在纸上,或用破帽把墨抹在纸上。一张纸搞得肮肮脏脏的,简直不忍目睹,

  这时他才拿起笔来渲染,或成山林,或成丘壑或成花鸟竹石,无不入神。如果写字,他就挥臂援笔,狂叫大呼,洋洋洒洒,立刻写出几十个字

  来。酒要是醒了,一个字都写不出。这时即使把百镒黄金放在他面前要他再写,他看都不看。

  焦秉贞的西洋画

  吴历《湖天春色图轴》西洋画传入中国始于明末,大概是意大利人利玛窦带来的,有耶教天主像。

  这幅像画的是一个神气圆满、彩色鲜丽的小儿。利玛窦曾说:“中国人只会画凸出的一面,所以没有凹凸之分。我国画家既会画凸出的部

  分又会画凹陷的部分,所以四面都圆满。”

  康熙时济宁人焦秉贞研究西洋画后,领悟了它的画法:正面明而侧面暗,把暗处涂黑一点,明亮的正面就凸现出来了。后来他又把西洋画

  的画法来了一番变通,描绘人物甚工。

  焦秉贞供奉内廷,他依康熙之命绘制了四十六幅西洋画耕织图,形态毕肖。不知者还以为是外国人画的。

  傅青主作画

  傅青主(16021683)即傅山,青主是字,明末清初人。明亡后,他坚持民族气节,穿朱衣,住土穴,坚决不出来作官。康熙年间,他已70

  余岁,举博学鸿词,被强征至京。他躺在城西古寺,不参加考试。最后以老病辞归。

  傅青主善画山水墨竹,工诗文及金石篆刻。他还擅长医术,尤其妇科。

  傅青主以书画闻于世,但不轻易为人作画。

  有位朋友求画。傅说,他作画,首先要选择时间,选不好不下笔。朋友约定中秋晚上作画。他说,如果天气晴爽,风定月明,就要朋友准

  备好纸笔。

  中秋到了,天气果然晴爽,朋友大喜。他知道傅饮酒,就先与他痛饮,从晡时(下午三至五时)到日偏西才罢。然后让侍者把墨研浓,把

  两张茶几拼在一起,将丈把长的玉版纸铺在上面,取铁界尺压住纸的四角,说等月亮东升时就用蜡烛光照着画。

  不久月亮出来了,傅很高兴。他让侍者手拿一钵浓墨放在旁边几上,让其他人退下,独自一人执笔作画。朋友远立观望。只见傅手舞足蹈

  ,好像发狂似的。朋友跑到他背后,用力把他抱住。傅狂叫一声,叹道:“你这一下子把我的画兴败了。”说完,把笔扔在地上不画了。

  女画家的不幸

  清代有个女画家叫李珍。她是湖北潜江人,便自号“潜江女史”。父亲叫李小峰,以画花卉闻名,是他教李珍画画并成名。但由于她父亲

  贪图权势和金钱,使富于才华的李珍遭遇不幸:她成了包办婚姻的牺牲品。

  李珍花卉画得好,求画的人自然多,求婚的人也多。答应谁好呢?他父亲贪鄙,要找个做官的作女婿,以便日后与官场打交道。

  江夏(今武昌)县令诸可权的远方亲戚向李珍求婚。他家本来穷,有时连锅都揭不开。他母亲认为把李珍娶过来,靠她卖画,便可解决生

  活问题,便请人代为求婚。李珍父亲觉得把女儿嫁给诸某,就可捐一个县丞、巡检那样的官儿,便答应了。后来他听说诸某穷,又追悔莫及。

  新婚之夜,李珍见诸某无能又难看,很不高兴。一个月后,李珍随诸某到汉阳婆家,妯娌笑她长得不好看,有的又说她的脚不够小,还拿

  她的脚细看。李珍的女仆偶尔劝阻,竟遭诸某之兄的耳光。

  李珍不惯煮饭、女红,家里人又说她懒,无能。

  不久,诸某即督促李珍到武昌取画具、画稿,希望她卖画得钱。李珍对这个要求很气愤。她认为,绘画是父亲教的,作品卖钱大半应归父

  亲。这又导致了翁婿之争。

  父亲、丈夫都是贪鄙之人,夫家个个俗陋难堪。处于如此环境中,李珍感到如行于荆棘之上,便愤怒地说:“如果以大义要求我,我以自

  己的手艺养丈夫就够了,现在全家吃吃喝喝都靠我,哪有这个道理?”她于是把画具尽行扔掉,发誓不再作画。婆家见她如此,对她更为刻薄

  ,多次骂她。李珍再也忍受不了,便吞生莺粟膏自杀了。

  长江万里图

  张学曾,会稽人,字尔唯,号约庵,工书,善山水画。顺治元年(1644),张到苏州担任太守。同级堂官孙承泽(益都人,字耳北,号北

  海,明崇祯进士,入清仕至吏部左十郎)、龚鼎孳(合肥人,字孝升,号芝鹿,明崇祯进士,康熙时官至礼部尚书,擅长诗歌)、曹溶(秀水

  人,字秋岳。明崇祯进士,官御使,归清后授原官。擅长诗歌)三人设宴为之饯行。

  酒后各人展示所藏名画,互相夸耀。张学曾展示的是其所藏宋名画长江贯道(名参)“万里长江”画卷真迹。孙、龚、曹三人传观,爱不

  释手,赞不绝口。都说,这可谓压卷之作了。张很是得意。不意孙承泽突然对他说:“这图以万里’为名,而为你一人所有,岂不太贪;不

  如截为四段,每人一段,各得二万五千里,岂不是件好事?”龚、曹二人附和,拍手叫好,令侍从立即取刀尺来。爱图如命的张学曾一听,信

  以为真,连忙跪地乞求。孙北海大笑,说:“我现在想起唐代一副绝对了。”大家问是什么对。孙说:“翦取吴淞半江水,恼乱苏州刺史肠。

  ”

  “翦取吴淞半江水,恼乱苏州刺史肠”是集句对。上句出自杜甫《戏题画山水图歌》,下句是刘禹锡《赠李司空妓》“恼乱蓟州刺史肠”句,改换了一字。


哎呀呀高兴高兴 2021-07-28 17:00

扬州八怪:罗聘、李方膺、李鱓、金农、黄慎、郑燮、高翔和汪士慎

擅长画竹:郑燮(郑板桥)

1.郑燮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应 郑燮(郑板桥)

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作官前后,均居扬州, 以书画营生。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而画兰竹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取法于徐渭、石涛、八大山人,而自成家法,体貌疏朗,风格劲峭。工书法,用汉八分杂入楷行草,自称六分半书。并将书法用笔融于绘画之中。主张继承传统十分学七要抛三,不泥古法, 重视艺术的独创性和风格的多样化,所谓未画之先,不立一格,既画之后,不留一格,对今天仍有借鉴意义。诗文真挚风趣,为人民大众所喜诵。亦能治印。有《郑板桥全集》、《板桥先生印册》等。 他的代表作是《竹石图》。板桥画竹有“胸无成竹”的理论,他画竹并无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直接取法自然。针对苏东坡“胸有成竹”的说法,板桥强调的是胸中“莫知其然而然”的竹,要“胸中无竹”。这两个理论看似矛盾,实质却相通,同时强调构思与熟练技巧的高度结合,但板桥的方法要“如雷霆霹雳,草木怒生”。 板桥这幅《竹石图》,竹子画得艰瘦挺拔,节节屹立而上,直冲云天,他的叶子,每一张叶子都有着不同的表情,墨色水灵优艾设计网_设计百科,浓淡有致,逼真地表现竹的质感。在构图上,板桥将竹、石的位置关系和题诗文字处理得十分协调。竹的纤细清飒的美更衬托了石的另一番风情。这种丛生植物成为板桥理想的幻影。板桥的竹子,连“扬州八怪”之一金农都感叹说,相较两人的画品,自己画的竹子终不如板桥有林下风度啊。 有“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板桥的书法, 自称为“六分半书”,他以兰草画法入笔,极其潇洒自然,参以篆、隶、草、楷的字形, 穷极变化。这幅“两歇杨林东渡头”行书,体现了郑板桥书法艺术独特的形式美,“桃花岸”三字提顿之间尤为明媚动人。郑板桥别具一格的新书体,开创了书法历史的先河。 兰石图 石壁兰竹图 九畹兰花图

2.高翔 高翔 高翔

(1688--1753),字凤岗,号西唐,又号樨堂,江苏扬州人,清代画家,“扬州八怪”之一。终身布衣。善画山水花卉。其山水取法弘仁和石涛,所画园林小景,多从 写生中来,秀雅苍润,自成格局。画梅〖皆疏枝瘦朵,全以韵胜。〗亦 善于写真,金农、汪士慎诗集开首印的小像,即系高翔手笔,线描简练,神态逼真。精刻印,学程邃。亦善诗,有《西唐诗钞》。 晚年时由于右手残废,常以左手作画。与石涛、金农、汪士慎为友。清朝的李斗在《扬州画舫录》中有过这样的记载:“石涛死,西唐每岁春扫其墓,至死弗辍”。意思是说,石涛死后,高翔每年春天都去扫墓,直到死都没有断过。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的友谊很深。高翔除擅长画山水花卉外,也精于写真和刻印。 扬州即景图一 弹指阁图二 扬州即景图二

3.金农 金农(1687—1764),字寿门,号 金农

冬心,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久居扬州。平生 未做官,曾被荐举博学鸿词科,入京未试而返。他博学多才,五十岁后始作画,终生贫困。他长于花鸟、山水、人物,尤擅墨梅。他的画造型奇古、拙朴,布局考究,构思别出新意,作品有《墨梅图》、《月花图》等。他独创一种隶书体,自谓“漆书”,另有意趣,又谓金农体或冬心体,笔画横粗竖细,撇飘逸而捺厚重,字体多呈长方形,头重脚轻,甚为好看。 精篆刻、鉴定,善画竹、梅、鞍马、佛像、人物、山水 。尤精墨梅。所作梅花,枝多花繁,生机勃发,还参以古拙的金石笔意 ,风格古雅拙朴,作品有《墨梅图》、《月花图》等。又长于题咏,"每画毕,必有题记,一触之感"。也擅长书法,取法于《天发神忏碑》、《国山碑》、《谷朗碑》。写隶书古朴,楷书自创一格,号称"漆书",另有意趣,又谓金农体或冬心体,笔画横粗竖细,撇飘逸而捺厚重,字体多呈长方形,头重脚轻,甚为好看。篆刻得秦汉法。诗文有《冬心先生集》,《冬心先生杂著》,其书画题跋被辑成有冬心画竹、画梅、画马、自写真、杂画题记等。 墨梅斗方图 菊花图 高梧玉立图

4.李鳝 李鳝(1686--1762),字宗扬,号复堂,又号懊道人,江苏兴化人 。康熙五十年中举,五十三年以绘画召为内廷供奉,因不愿受正统派画风束缚而被排挤出来。乾隆三年以检选出任山东滕县知县,以忤大吏罢归。在两革科名一贬官之后,至扬州卖画为生。与郑燮关系最为密切,故郑有卖画扬州,与李同老之说。他早年曾从同乡魏凌苍学画山水,继承黄公望一路,供奉内廷时曾随蒋廷学画,画法工致 ;后又向指头画大师高其佩求教,进而崇尚写意。在扬州又从石涛笔法中得到启发,遂以破笔泼墨作画,风格为之大变,形成自己任意挥洒,水墨融成奇趣的独特风格,喜于画上作长文题跋,字迹参差错落,使画面十分丰富,其作品对晚清花鸟画有较大的影响。 三阳开泰图 蕉鹅 芭蕉萱石图

5.黄慎 黄慎写意人物

黄慎(1687-1770后),字恭懋,躬懋,一字恭寿,菊壮,号瘿瓢,东海布衣等,福建宁化人。擅长人物写意,间作花鸟、山水,笔姿荒率,设色大胆。为“扬州八怪”中全才画家之一。 青年时,学习勤奋,因家境因难,便奇居萧寺,"书为画,夜无所得蜡,从佛殿光明灯读书其下"。善画人物,早年师法上官周 ,多作工笔,后从唐代书法家怀素真迹中受到启迪,以狂草笔法入画, 变为粗笔写意。 黄慎的写意人物,创造出将草书入画的独特风格。怀素草书到了黄慎那里,变为"破毫秃颖",化联绵不断为时断时续,笔意更加跳荡粗狂,风格更加豪宕奇肆。以这样的狂草笔法入画,行笔“挥洒迅疾如风,”气象雄伟,点画如风卷落叶。黄慎的人物画,多取神仙故事,对历史人物和现实生活中樵夫渔翁、流民乞丐等平民生活的描绘,给清代人物画带来了新气息。 黄慎的人物册页《赏花仕女图》刻画一美丽女子对花的沉迷。而《西山招鹤图》则取材于苏轼《放鹤亭记》,画面右侧立一白鹤,老叟似在仰望空中飞翔之鹤,童子手挽花篮,却自顾嘻嘻而乐。 “生平梦梦扬州路,来往空空白鹤归”(黄慎《题林逋驯鹤图》),黄慎两次寓居扬州,先后17年,十里扬州,成为他一生的依恋。他的人物画最具特色,有《丝纶图》、《群乞图》、《渔父图》等。他的诗被同乡人雷宏 收集起来,编为《蛟湖诗抄》。 抱琴人物图 钟馗图 仕女抱瓶图

6.李方膺 李方膺(1695~1755),中国清代诗画家,字虬仲,号晴江,别号秋池,抑园,白衣山人等,通州(今江苏南通)人。寓居金陵借园,自号借园主人。为“扬州八怪”之一。出身官宦之家,曾任乐安县令、兰山县令、潜山县令、代理滁州知州等职,为官时"有惠政,人德之",后因遭诬告被罢官,去官后寓南京借园,自号借园主人,常往来扬州卖画。与李鱓、金农、郑燮等往来,工诗文书画,擅梅、兰、竹、菊、松、鱼等,注重师法传统和师法造化,能自成一格,其画笔法苍劲老厚,剪裁简洁,不拘形似,活泼生动。被列为扬州八怪之一。有《风竹图》、《游鱼图》、《墨梅图》等传世。著《梅花楼诗钞》。善画松、竹、兰、菊、梅、杂花及虫 鱼,也能人物、山水,尤精画梅。作品纵横豪放、墨气淋漓,粗头乱服 ,不拘绳墨,意在青藤、白阳、竹憨之间。画梅以瘦硬见称,老干新枝 ,欹侧蟠曲。用间印有〖梅花手段〗,著名的题画梅诗有〖不逢摧折不离奇〗之句。还喜欢画狂风中的松竹。工书。能诗,后人辑有《梅花楼诗草》,仅二十六首,多数散见于画上。

风竹 梅花图 秋菊图

李方膺既不是扬州人,又未如黄慎,金农等久住扬州卖画,何以得侧身于“扬州八怪”之列?关于这个问题,《中华文史论丛》一九八○年第三辑所刊管劲丞遗稿《李方鹰叙传》已经作了考证,其要点为:一、人品、画品和其他七人(按指李鲜,江士慎、高翔、金农、黄慎、郑燮、罗聘)相当;二、通州于雍正元年(一七二三)前,还只是一个属于扬州府的散州,李方膺于康熙五十七年(一七一八)入学时,籍贯便是扬州府通州,所以他是广义的扬州人。李方膺跟“扬州八怪”之翘楚郑板桥的友谊,除从上面提到的几人共同创作的《花卉图》,《三友图》已可略见一斑外,更有可述者。 首先,板桥对李方膺的画艺极为佩服,评价极高。墨竹是郑板桥最拿手的绝技,但他《题李方膺墨竹册》仍认为李的墨竹“东坡,与可畏之”连画墨竹的圣手苏轼,文同都“畏之”,可见其评价之高。至于对李方膺最擅长的墨梅,则论述更具体,评价更高,郑板桥在李方膺逝世五年后所作的《题李方膺画梅长卷》中说: "兰竹画,人人所为,不得好。梅花、举世所不为,更不得好。惟俗己俗僧为之,每见其大段大炭撑拄吾目,真恶秽欲呕也。睛江李四哥独为于举世不为之时,以难见工,以口口矣。故其画梅,为天下先。日则凝视,夜则构思,身忘于衣,口忘于味,然后领梅之神、达梅之性,挹梅之韵,吐梅之情,梅亦俯首就范,入其剪裁刻划之中而不能出。夫所谓剪裁者,绝不剪裁,乃真剪裁也;所谓刻划者,绝不刻画,乃真刻画。宜止曲行,不人尽天,复有莫知其然而然者,问之晴江,亦不自知,亦不能告人也,愚来通州、得睹此卷,精神浚发,兴致淋漓。此卷新枝古干,夹杂飞舞,令人莫得寻其起落,吾欲坐卧其下,作十日功课而后去耳。乾隆二十五年五月十三日板桥郑燮漫题。" 在这幅画上,他还题了一首四言诗; 梅根啮啮,梅苔烨烨, 几瓣冰魂,千秋古雪。 据郑板桥在同一时间所作《题黄慎画丁有煜象卷》(《板桥书画拓片集》,原件藏南通博物馆)的跋语“郝香山,晴江李公之侍人也,宝其主之笔墨如拱壁,而索题跋于板桥老人。”我们知道郑板桥在乾隆二十五年(一七六○)初夏他六十八岁时曾第二次来通州,李方膺的侍人郝香山拿出他所访藏的主人的画,请郑板桥题辞。郑有感于他与李方膺原来的深厚情谊和郝香山对其主人的一片忠义,便欣然命笔,写了上引题跋和诗,郑板桥这次来通州,住在城北二十余里的秦灶, “寓保培基井谷园”(金榜《海曲拾遗》),并去游狼山,在他的集子中,留下了《游白狼山》七绝两首。 这篇题跋先批判俗工俗僧所画梅花之令人作呕;接着称赞李亏膺所画梅花“以难见工”,“为天下先”并具体叙述其画梅时以不剪裁为剪裁,不刻划为刻划,顺乎梅之天性,不见人工雕琢的艺术经验;最后表示对这幅梅画的“新枝古干,夹杂飞舞”十分倾倒,愿意“坐卧其下,做十日功课而后去”。这篇题跋写得如此具体深刻、充满感情,也反映了郑板桥跟李云膺结交已久,接触甚多,知之甚深,是他们深厚友谊的重要见证。 乾隆十六年(一七五一)冬,李方膺解任合肥知县后,在南京借寓项氏花园,题名借园,从此定居下来,直至二十年(一七五五)秋因病回通州,其间整整四年时间,常与当时文坛泰斗袁枚,画家沈凤过从,谈诗论画,关系十分密切。乾隆二十年乙亥(一七五五)初春,李方膺曾回通州一次,袁枚有诗相送。诗集卷十一收了《送李晴江还通州》三首,第一首有句云:“才送梅花雪满衣,画梅人又逐飞。一灯对酒春何淡,四海论交影更稀。”所写确为初春景象,并明点“春” 字。李方膺喜画风竹。他的《潇湘风竹图》画一方丑石,几竿湘竹,竹梢弯曲,竹叶向一个方向飘动,显示出狂风大作的情景。 画上小题诗: 画史从来不画风,我于难处夺天工。 请看尺幅潇湘竹,满耳丁东万玉空。 李方膺画风竹是有深刻寓意的,他在另一首题《风竹图》中写道: 波涛宦海几飘蓬,种竹关门学画工。 自笑一身浑是胆,挥毫依旧爱狂风。 他当地方官三十年,遭受过几次沉重的打击。雍正八年(一七三○)他在乐安知县任上,因开仓赈灾来不及请示上司,而受到了弹劾雍正十年(一七三二)他在兰山知县任上,总督王士俊盲目地下令开荒,官员们乘机勒索乡民,他坚决抵制,竟被投进监狱,吃了一年冤枉官司,最后是乾隆十四年(一七四九)在合肥知县任上,因抵忤上司竟被安上“贪赃枉法”的罪名而罢官。凡此种种,就是他所说的“波涛宦海几飘蓬”。官场太黑暗了,他便弃官去学画竹,当了“画工”,他的性格依然未变,“自笑一身浑是胆”,蔑视传统,蔑视权威,爱画狂风,以此寄托自己与恶劣环境坚决斗争的不屈精神。李方膺的笔下,狂风固然是不屈精神的象征,但这仅是画家性格的一个方面,体现了他跟恶势力斗争的一面;他的性格的另一方面,即对下层人民的关怀和同情,则促使他笔下的风化为使万物欣欣向荣的春风,使劳苦大众得到温暖的和风。他在《题画梅》诗中写道: 挥笔落纸墨痕新,几点梅花最可人, 愿借天风吹得远,家家门巷尽成春。 他希望天风把可爱的梅花吹到每家每户,让家家户户都能享受到梅花的清香,让家家户户都能感受到春天的温暖。这天风便是与狂风完全不同的暖风、和风。由此可见、李方膺的爱写风画风,正是他鲜明个性的充分体现。 苍松怪石图题诗 (清)李方膺 君不见,岁之寒, 何处求芳草。 又不见,松之乔, 青青复矫矫。 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 直干壮山岳,秀色无等伦。 饱历冰与霜,千年方未已。 拥护天阙高且坚, 迥干春风碧云里。[1] 这首诗描绘了苍松的坚强质朴,表现了作者不屈从权贵,耿直廉洁的铮铮铁骨。又通过了怪石的耸立、不屈不挠,体现了诗人特立独行的高尚品格。 7.汪士慎 汪士慎(1686--1759),字近 汪士慎

人,号巢林,别号溪东外史、晚春老人等,原籍安徽歙县,居扬州以卖画为生。工花卉,随意点笔,清妙多姿。尤擅画梅,常到扬州城外梅花岭赏梅、写梅。所作梅花,以密蕊繁 枝见称,清淡秀雅,金农说;画梅之妙,在广陵得二友焉,汪巢林画 繁枝,高西唐画疏枝。(《画梅题记》)但从他存世画梅作品看,并 非全是繁枝,也常画疏枝。不论繁简,都有空裹疏香,风雪山林之趣。 五十四岁时左眼病盲,仍能画梅,工妙腾于示瞽时,刻印曰:左盲生、尚留一目著梅花。六十七岁时双目俱瞽,但仍能挥写狂草大字,署款心观,所谓盲于目,不盲于心。善诗,著有《巢林诗集》。 风雪梅花图 白桃花图 春风泄香图

8.罗聘 罗聘

罗聘(1733-1799),字遁夫,号两峰,又号衣云、别号花之寺僧、金牛山人、 洲渔父、师莲老人。清代著名画家,为“扬州八怪”之一。祖籍安徽歙县,后寓居扬州,曾住在彩衣街弥陀巷内,自称住处谓“朱草诗林”。为金农入室弟子,未做官,好游历。画人物、佛像、山水、花果、梅、兰、竹等,无所不工。笔调奇创,超逸不群,别具一格。他又善画《鬼趣图》,描写形形色色的丑恶鬼态,无不极尽其妙,藉以讽刺当时社会的丑态。兼能诗,著有《香叶草堂集》。亦善刻印,著有《广印人传》。金农死后,他搜罗遗稿,出资刻版,使金农的著作得以传于后世。其妻方婉仪,字白莲,亦擅画梅兰竹石,并工于诗。子允绍、允缵,均善画梅,人称“罗家梅派”。其代表作有:《物外风标图》(册页)、《两峰蓑笠图》、《丹桂秋高图》、《成阴障日图》、《 谷清吟图》、《画竹有声图》等。


_WeCh****56372 2021-07-28 17:02

文同、柯九思、郑板桥、罗聘、李方膺等。

1、文同

文同/文与可(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

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

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

文同以善画竹著称。他注重体验,主张胸有成竹而后动笔。他画竹叶,创浓墨为面、淡墨为背之法,学者多效之,形成墨竹一派,有“墨竹大师”之称,又称之为“文湖州竹派”。“胸有成竹”这个成语就是起源于他画竹的思想。

2、柯九思

柯九思(1290—1343),字敬仲,号丹丘、丹丘生、五云阁吏,台州仙居(今浙江仙居县)人。其父柯谦,曾任翰林国史检阅、江浙儒学提举,是元朝仙居较为显扬的一个官宦。大德元年(1297),随父迁居钱塘(今杭州)。

柯九思博学能诗文;善书,四体八法俱能起雅去俗。素有诗、书、画三绝之称。他的绘画以“神似”著称,擅画竹,并受赵孟頫影响,主张以书入画。

主要作品有《竹石图》、《清閟阁墨竹图》、《双竹图》等。

3、郑板桥

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

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

4、罗聘

罗聘(1733-1799),清代画家,“扬州八怪”之一。字遯夫,号两峰,又号衣云、花之寺僧、金牛山人、师莲老人等。祖籍安徽歙县,其先辈迁居扬州。为金农入室弟子,布衣,好游历。

人物、佛像、山水、花果、梅、兰、竹等,无所不工,笔调奇创,超逸不群,别具一格。善画《鬼趣图》,画鬼态无不极尽其妙,借以讽世。亦善刻印,著有《广印人传》。

金农死后,他搜罗遗稿,出资刻版,使金农的著作得以传于后世。其妻方婉仪,字白莲,亦擅画梅兰竹石,并工于诗。子允绍、允缵,均善画梅,人称“罗家梅派”。

5、李方膺

李方膺(1695优艾设计网_设计客年—1755年),字虬仲,号晴江,别号秋池,抑园,白衣山人等,通州(今江苏南通)人。寓居金陵借园,自号借园主人。中国清代诗画家、官员,为“扬州八怪”之一。

为官刚正不阿,廉洁爱民。出身官宦之家,曾任乐安县令、兰山县令、潜山县令、代理滁州知州等职,为官时"有惠政,人德之",后因遭诬告被罢官,去官后寓南京借园,自号借园主人,常往来扬州卖画。

与李鱓、金农、郑燮等往来,工诗文书画,擅梅、兰、竹、菊、松、鱼等,注重师法传统和师法造化,能自成一格,其画笔法苍劲老厚,剪裁简洁,不拘形似,活泼生动。被列为扬州八怪之一。

有《风竹图》、《游鱼图》、《墨梅图》等传世。著《梅花楼诗钞》。善画松、竹、兰、菊、梅、杂花及虫鱼,也能人物、山水,尤精画梅。作品纵横豪放、墨气淋漓,粗头乱服 ,不拘绳墨,意在青藤、白阳、竹憨之间。画梅以瘦硬见称,老干新枝 ,欹侧蟠曲。


0

上一篇:

下一篇: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

最新问答

问答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