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泽直树2》:不自知的成功,不可能的胜利?
上周末,《半泽直树 2》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延期。
自7月19日第一集播出以来,《半泽直树 2》在日本的收视率一直在上升。从第一集的22%到第四集的22.9%,第五集已经达到了25.5%的新高。虽然第六集和第七集有所下降,但《半泽直树 2》几乎毫无悬念地成为凌河时代收视率最高的电视剧。
在第八集原定播出的当天,TBS电视台特意制作了延伸播出解说,看看观众对被嘲笑的反应。延长播出后收视率再创新高似乎只是时间问题。
然而,与七年前创造观影神话的第一部电影相比,这一成就只能说是意料之中。2013年9月22日,《半泽直树》第一部电影最后一集播出时,所有观众都站在电视机前,等着看中泽友秀直树的复仇成功。代瓦达跪在他面前道歉。这一集的收视率高达42.2%,是平成时期(1989年1月8日至2019年4月30日)收视率最高的电视剧。
在《半泽直树 2》的一些高赞评论中,你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感情是大多数人刷剧的核心动力。他们为了回应原班人马的制作和对主角坂井正辅的喜爱而打开电视,然后得到了一部和七年前一样节奏的电视剧:主角半剪,直直的,红着眼睛,嘴在颤抖,咬牙切齿地说着经典台词“针锋相对,双归”;然而,代瓦达和佐伊这两个反面人物的表情更为狰狞,往往带有反派成功的表情.和第一部电影一样,观众依然期待着主角的成功复仇。
7年前,很多媒体声称《半泽直树》是日本乃至东亚职场的真实写照。小职员们说话轻描淡写,面对领导畏首畏尾,当替罪羊受委屈,这一切都让观众对普通银行工作人员直树班泽产生了共鸣。
虽然坂井正人曾在采访中表示“正直的成年人不要学着三心二意,否则马上被开除”,而原著作者池井胡润在接受GQ采访时也表示“你不应该因为‘双归’而让自己成为‘双归’的对象”,但这部剧始终给了人们职场的另一种想象,这在现实中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在第一部电影的结尾,中泽友秀直树完成了职场复仇,但事实上,很多观众对结局并不满意。他没有在银行内部得到晋升,而是被调到东京中央银行的子公司东京中央证券。虽然他在一家证券公司获得了部长的职位,但这次晋升实际上意味着流放。
即使这部剧里的反派有高度统一的五官,——夸张的表情,不近人情的处事方式,但总有一些观众能够理性冷静地看待这些职场事件中的“对错”。有网友在帖子中写道,代瓦达作为反派,没有做错什么,银行没有义务提供救济。这些网友也客观地分析了为什么中泽友秀直树最终没能升职,这也是他们个人职场经历中的一点体会和感受。
根据《中国青年报》在2013年11月的一篇报道,《半泽直树》的第一部分完成的时候,确实对日本的职场关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份报告举了一个例子:一个公司领导在网站上发了一个帖子,抱怨最近和下属的谈话。他总是对员工说对方只会点头同意一切,但最近他的下属却以挑衅的态度回答:“这种毫无价值的工作难道不是浪费时间吗?”
日本求职网站BizReach在2013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大多数经历过《半泽直树》背景,也就是90年代泡沫经济的中年人都看过这部剧,63%的人认同“主角不屈服的精神”,54%的人觉得“让老板和当权者两次回馈”的桥段很过瘾。
有意思的是,当时还是有很多“反犹”人士,其中有一些是银行职员,他们反对的原因是电视剧中的一些真实场景让他们感到压力很大,所以希望能快点结束。一位33岁的银行白领,每个周日晚上都特别害怕更新。她说* * *妈妈每次看完都会打电话关心她,这让她更加感受到工作的负担。
在接受腾讯采访时。com,坂井正人说《半泽直树》的魅力其实在于各种人物的碰撞。是一部描写人类“活着的样子”和“活着的力量”的电视剧。当人们在周日晚上9: 00打开电视,获得周末最后一刻的放松时,却看到一个叫板泽直树的人站在职场,尽管他不受领导重视,经常被领导压榨,但他依然努力工作,没有被打败。
这和福泽克雄导演开拍时的想法完全一致。“希望大家看完这部剧都能振作起来。在周日的那段时间里,看着班泽这样的人,第二天就可以努力了。”
003010这部剧改编自日本作家池井广的畅销小说。第一本由两本书组成,《半泽直树》和《我们都是泡沫银行新人组》。从名字可以看出,故事的背景是上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泡沫时期。
池胡润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了这一系列小说。虽然大学学的是文学,但最后因为就业形势,还是去了被称为铁饭碗的三菱银行工作。在枯燥、重复的工作和严重紧张的上下级关系中,他选择了七年后辞职,然后开始实现自己的文学梦想。
写小说《我们都是花样泡沫组》之前,池静。
户润就已经通过一些揭露银行内部阴暗面和经济案件的小说获得江户川乱步奖、直木奖等奖项,一时间名声大噪。而他开始勾勒《半泽直树》的故事,是为了写出一部更加完整、从逆袭到复仇的宏大小说。在剧集播出前,池井户润和导演福泽克雄对受众人群都有各自的设想,前者以为它只会触及厌恶银行的人,毕竟他在创作小说时就是带着这样的心态;而后者想的是只有男性会观看,因为这是男性之间较量的故事,并且在剧集播出之前,原作的读者大多也是男性。
在《半泽直树》开拍前,福泽克雄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拍出一部受欢迎的电视剧“。在一次采访中,他提到是因为自己喜欢的橄榄球队巨人队才获得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因为喜欢巨人队的缘故,他最喜欢的电视频道是日电 G+(日本的一个体育频道),其中有个节目叫“周刊巨人”,显而易见,这个节目的受众基本上都是巨人队的粉丝。
但是节目里只会播放巨人队获胜的比赛,如果有哪一场输掉了,主持人就会说这场比赛之后的比赛都会赢的。他和记者说到这个细节时,把头一歪,佯装思考地继续说,“啊,那是巨人队的粉丝无法忍受优艾设计网_电脑技术的一个半小时啊。”
他继而想到“这世界上的电视节目,要让从孩子到爷爷奶奶辈的所有人喜欢是不可能的”。之后他开始接受自己要拍一部受众只有一部分人的电视剧,他也开始描绘人群画像。单从主故事线只有男性演员、无恋爱元素、主人公是银行职员这些角度出发,他就非常笃定地认为只有男性才会看这个剧。
制作方最初对《半泽直树》的收视预期甚至只有 10%,最后当电视剧大获成功,无论男女老少都成为《半泽直树》的观众时,福泽克雄非常困惑,他面对镜头苦笑着说,“电视剧真让人搞不懂啊。”最后,他只能用“观众的水平远比我们要高”这类话搪塞自己和其他人。
至于《半泽直树》走红的具体原因,似乎真的不是可以从前到后推理出来的。导演不止一次地感叹搞不懂,池井户润直接说这是玄学,主演们也说他们都只是认真、用力地演。但当剧集结束,从后往前看时,《半泽直树》成功的原因似乎又是显而易见的,在 20 年间从未改变的“过劳时代”命题中,观众终归需要一个情绪的出口,哪怕只是眼前一块小小的荧幕。
按理说作为一部故事背景放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电视剧,并不会与当下的社会环境有太高的一致性。但除了歌舞伎式的夸张表演,看过《半泽直树》的观众都觉得剧集里紧张的工作氛围和领导可憎的面孔,唤起了他们在现实职场中感受到的压迫感。
在日本的企业文化中,上下级关系从来都是单线条的,领导发号施令,下级需要随时向上级报告,并没有自我发挥的空间;与同事相处也有一套法则,比如不轻易吐露心声、随机应变等等。最让人紧张的是,一旦在工作中出现错误,升职的机会、与部门领导的关系、妻子在一些职员家属聚会时的地位都会受到影响。
在 2015 年一篇淡江大学的硕士论文中,作者张怡凡以《半泽直树》为中心,延伸至职场中的权利关系,她用《三国演义》中的兵法,还有厚黑学来说明日本职场是激烈残酷的,身处其中的人需要习得一套必备的技能才能稳步上升。
而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和二十一世纪一零年代这 20 年时间里,职场环境确实也没有朝着更加轻松的方向发展。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员工每周工作时间接近六十小时,且经常是到了下班时间也要故意加班,从而营造出一种忙碌的氛围。
《过劳时代》一书中提到,“从总务省发布的《劳动力调查》来看,从半世纪以来平均劳动时间最长的1988年一直到2015年,每周工作不满35小时的短时工比例由12%攀升至了30%(男性由5%至12%,女性由24%至47%)。”
2016 年发布的《社会生活基本调查中》,也进一步提到长时间劳动问题的严重性,“男性正式员工的每周劳动时间为53小时,换算成每年则超过2700小时。这一数据与日本20世纪50年代的劳动时间基本无异,这就意味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男性正式员工的长时间劳动问题从未得到解决。即便在全世界范围内,日本也是长时间劳动问题最为突出的国家。”
单单从《半泽直树》第一部至第二部的这七年,结果似乎也没有什么改变,不过是剧集中的人物变得更加狰狞和脸谱化,但观众还是喜欢这一套夸张的做法,还是能从电视剧中得到一丝慰藉。
虽然从主演、原作者到导演,他们都提到过《半泽直树》并不是一个可以在职场中借鉴的电视剧。今年五月,池井户润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表示,“与其说《半泽直树》是写实的人性电视剧,不如说是某种‘武打戏剧’”。
类似的话福泽克雄七年前也说过,他也用“武打”一词来概括《半泽直树》,他给出的标签就是“现代日本工薪族武打剧”,这个标签反映在剧情上,就是其中加入的日本特有的剑道场面,不能真的打倒恶人,就用剑戟来代替一下。
有很多现象都能够折射出它并不是一个标准的职场剧。《半泽直树 2》开播后,在中文互联网中鲜少有人通过剧集来讨论“职场情绪”、“职场压力”之类的现实话题;而在 Twitter 上,一些日本网友经常截图的,也只是电视剧中的夸张表情——这不过是日本独特的“颜艺”文化(指人物在某些情况下表情极度扭曲的样子,再配文一些搞怪幽默的语言)的又一次盛宴。
只是作为一个普通观众,我们依然享受着沉浸在某种不可能实现的剧情中的快感。虽然大家都心知肚明,我们根本不能像半泽直树一样对上司的命令说不、不能在职场中自作主张,但每个周日的夜晚,所有人还是会打开电视机,看着半泽直树在职场中用力维护自己的原则,不轻易对“恶势力”低头。
至少在这个夜晚,它能让人忘掉“我是个社畜”的现实吧。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