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艾设计网

《通变之途——新世纪以来的中国电影产业》 用理性的学术思维推动?

近年来,随着《战狼2》 《红海行动》 《流浪地球》等国产电影的成功,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在此背景下,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尹红教授撰写的《通变之途——新世纪以来的中国电影产业》近日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本书是第一部以时间顺序呈现中国电影工业化改革进程的学术专著。它是作者自2002年中国电影工业化改革启动以来多年撰写的年度行业报告和总体总结的完整集合。它记录了中国电影从“苦风苦雨”到“涅槃重生”的历程,记录了中国从电影小国到电影大国,从电影弱国到电影强国的转变。

这部跨越16年的学术著作,清晰展现了中国电影产业化改革的动态发展过程,涵盖了电影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广泛涉及产业政策、制作发行、影院和售后市场。与时俱进,加入港台电影、“互联网化”、版权经济、海外市场等。并深入探究和分析其背后的产业现象、趋势和规律。对于业界和学术界来说,它的全面性、系统性和专业性使它具有高度的知识性、工具性和实用性。

尹红多年来与电影管理和行业保持着密切的互动,这也让他有机会近距离观察行业的发展。基于本土和国际的双重视角,如此广阔的视野使其研究能够站在国家文化战略、文化产业发展乃至全球文化竞争的高度,思考整个电影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其研究可以从产业链的微观层面出发,结合扎实的量化数据,探讨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而实现宏观与微观、整体与局部的有机结合。

始终为中国电影工业化改革鼓与呼,是本书最鲜明的精神指向。作者指出,中国电影产业存在的问题是电影产业体制机制问题、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制约和生产方式对创造活力的制约。中国电影取得的巨大成就,证明了市场化变革极大地解放了文化生产力,证明了改革红利的巨大价值,这是本书能够给出的重要结论。面对各种对市场化改革的批评,作者坚定地指出,“中国电影产业的局限性需要通过发展逐步克服,发展中的问题永远不能用倒退的方式解决,而应该用改革的方式解决”。对于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来说,这种来自学术界的支持声音是极其珍贵的。

在为产业发展建言献策、呐喊助威的同时,作者对产业现象有着理性、冷静、客观的分析,甚至有着充满忧虑和危机意识的提醒。每一份年报都是对当前产业形势的“看、听、问”。针对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和乱象,作者总能做出精辟的评论和犀利的分析。与其发表令人惊讶的言论或假装极端来吸引眼球,不如从发优艾设计网_电脑技术现和解决问题入手,提出合理建议,以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为目的。这种建设性的研究态度得到了业内外的广泛认可,许多建议最终变成了现实,显示了学术研究对产业发展的助推力。

这本书不仅是对工业的研究,也是对艺术和文化的研究。它讨论的是行业,但真正关注的是文化和精神。因此,其文化艺术分析有坚实的量化支撑,而其产业研究有情怀、有温度、有深度。中国电影的复兴是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要从电影大国走向电影强国、电影文化强国,需要管理者、经营者、从业者乃至研究者的共同努力。从尹红教授的专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最大限度地展示了一个学者的使命、责任和担当。

0

上一篇:

下一篇: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

最新问答

问答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