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加尔河上的纤夫是谁画的啊??
fannaogen111 2021-07-02 23:51 优艾设计网_设计模板
那昏暗迷蒙的背景,空旷奇特的空间,给人以惆怅、孤苦,无助之感,切实深入到纤夫的心灵深处,同时也是画家心境的真实写照。这对画旨的体现,情感的烘托起了极大的作用。因此该画的构图、线条、笔力等绘画技巧都是相当成功的。
大姐小露開心果 2021-07-02 23:55 是列宾……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ИльЯ ЕфИМОВИЧ РеПИН,1844—1930) 英文名Ilya Yafimovich Repin列宾是十九世纪后期伟大的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绘画大师。列宾在充分观察和深刻理解生活的基础上,以其丰富、鲜明的艺术语言创作了大量的历史画、肖像画,他的画作如此之多、展示当时俄罗斯社会生活如此广阔和全面,是任何一个画家都无法与之比拟的。 1844年,列宾出生在俄罗斯哈尔科夫省的楚古耶夫镇。其父是一个屯垦军军官。全家人在屯垦地辛勤劳作,童年的列宾亲身体会到了生活的贫困和艰难,他也不只一次亲眼目睹了囚犯如何被驱赶着由此经过,这些印象成为他日后创作的素材。但列宾的绘画才能是受到了在画坊当学陡的表哥的影响。表哥时常给他带回一些纸张、颜料、画笔,耳濡目染,列宾逐渐对绘画着了迷。 1864年他考入彼得堡美术学院,习画6年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获得了大金质奖章和公费到意大利、法国留学的机会。1876回国并开始了坚持不懈的创作。 俄罗斯一些具有进步民主思想的写实派画家和雕刻家组成的“巡回展览画派”主张真实地描绘俄人民的历史、社会、生活和大自然,揭露沙俄专制制度。1878年列宾加入该画派,创作了大量现实主义的绘画作品。他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其现实主义绘画杰出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画家的成名之作。画面上展示的是:烈日酷暑下,漫长荒芜的沙滩上,一群衣衫褴褛的纤夫拖着货船,步履沉重地前进着。列宾在油画中塑造了11个纤夫,他们的年龄、身材、性格、体力、表情各不相同,我们从他们身上看到的不仅是沙俄专制下普通民众奴役般的生活,更体会到了他们的智慧、善良和力量。这也正是画家的创新之处,巡回画派艺术家以往的作品都是把人民当作同情、可怜的对象,而列宾在反映现实的同时,通过人物的神态和姿态来充分体现人民身上所蕴藏的巨大能量,给人以激励、震撼。19世纪80年代以后,列宾被公认为是批判现实主义的泰斗,成为巡回展览画派的旗帜。列宾的创作中始终跳动着时代的脉搏,同时他本人也与进步的革命民主主义者、知识分子保持着密切的交往,因此他绘制了许多以反映“革命者不屈斗争”为题材的优秀作品。描绘流放者突然回家场景时的《意外归来》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这幅油画就象是一部小说向人们讲述一个革命者被流放后经受了怎样的痛苦,家人是多么的悲伤,以及流放者不期至后他和家人是多么的意外、兴奋。这是画家创作鼎盛时期的一幅作品。画家的绘画天赋在该作品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画面上每个人物都栩栩如生:一袭黑衣的老妇人刚从坐着的椅子中站起来,转向“归来者”,似乎要扑过去拥抱,又抬不动脚步;桌边坐着的两个孩子,稍大的男孩儿欣喜地抬起头注视着,嘴巴吃惊地半张着,好像要喊出声来;较小的孩子有些胆怯地把目光从读着的书本移向“陌生人”;……再看归来的“流放者”,个子高高的,瘦瘦的,身穿褪色的肥大的大衣,脚上是沉重的沾满泥土的靴子,他是经历了长途跋涉才得于与亲人相见,他的姿态有些犹豫,甚至有些不自信,似乎在这久违的家中他觉得自己像个外人,但他的神态却透出坚毅、勇敢。从流放者身上我们感觉到了革命者不屈不挠的英雄主义精神。列宾抓住“流放者跨进门坎的一瞬间,他及每个家庭成员的表情、行为”向人们展示“惊喜、意外”及其它种种复杂的情感。画家其它革命题材的作品还有《泥泞路上的押送》、《宣传者的被捕》、《拒绝忏悔》等。在歌颂当时革命英雄的同时,列宾对以“历史事件”为主题的历史画创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后人留下了《伊凡雷帝杀子》、《扎波罗什人给土耳其苏丹的回信》、《索菲亚公主》等不朽的历史画作。其中《伊凡雷帝杀子》最具代表性。这是发生在16世纪的一个历史悲剧。伊凡雷帝是俄罗斯历史上第一位沙皇,从历史的角度看他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虽然阻力重重,大力推行了一系列利于中央集权的改革,备受后来彼得大帝的推崇。但伊凡雷帝生性残暴,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他听了别人的谗言,怀疑儿子篡位,在一次与儿子的争吵中,伊凡雷帝使用权杖击中儿子的太阳穴,致使儿子最终丧命。画家选择这一悲剧情节精心描绘:深红色的地毯上,紧紧搂抱着鲜血如注、垂死的儿子,伊凡雷帝的瘦脸上,瞪着两只惊恐万状的大眼珠。像是在后悔,又像是在祈求儿子不要死,我们从中看到的是那种不可逆转的弑子之痛。画家通过该作品,一方面,预示伊凡统治濒临灭亡,向世人展现残暴的沙皇注定要失败;另一方面,也展现出人类情感的复杂性,人性和兽性交织在一起。列·托尔斯泰观看了这幅作品后感概:“好,太好了,技艺那么巧妙,又不露痕迹。”列宾自己也曾说:通过历史画,为痛苦的悲剧寻找出路。列宾一生创作都非常勤奋,对每幅画都精益求精,他不仅是俄罗斯民族的骄傲,在世界美术史上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俄国画家。1844年7月24日生于乌克兰丘古耶夫,1930年9月29日卒于库奥卡拉。早年随圣像画师学画圣像,1864年进入皇家美术学院,1871年参加毕业生命题创作竞赛获金质大奖。1870~1873年创作《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为了创作这幅描绘沙皇统治下俄国人民痛苦生活的作品,他两度到伏尔加去,深入观察纤夫生活,使画面上的纤夫既是生活在社会底层受压迫的人,又是具有坚强毅力的生活的强者,表现了人民的强大力量和精神美。1873年去法国进修,绘画技巧得到进一步提高。1876年回国后借助小城镇的宗教习俗画的一系列风俗画,反映了农村中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导致阶级分化的加剧。他的历史画也很出色优艾设计网_在线设计。代表作《索菲亚公主》和《伊凡雷帝杀子》、《查波罗什人写信给苏丹王》表现了悲剧性冲突,刻画了复杂的历史人物精神面貌和心理变化。他还用画笔描绘了19世纪后期俄国民粹派反对沙皇专制的政治斗争,代表作有《拒绝临刑前的忏悔》、《意外的归来》、《宣传者被捕》等。他也是一位肖像画家,他把为同时代名人画像看作是最有意义的事情。在一系列肖像画中,最杰出的是《穆索尔斯基肖像》、《斯塔索夫肖像》、《托尔斯泰肖像》。还喜欢用轻松、欢快的笔调描绘自己的亲人和朋友,诸如《蜻蜓》、《休息》、《秋天的花束》等,实际上是一种类似风俗画的肖像画。在皇家美术学院任教的14年中,他为俄国美术界培养了一代后起之秀。晚年以自传体形式写了回忆录《抚今追昔》。 为了描绘沙皇统治下俄国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他在毕业前曾两度到伏尔加去,对纤夫的生活作了长期的观察,画了许多速写,熟悉并了解他们的个性和生活经历。在经过反复推敲和长时期的酝酿之后,列宾笔下的纤夫们,既是苦难的生活底层的人们,也是有毅力的生活的强者。在构图上列宾利用了沙滩的地形和河湾的转折,使11个纤夫犹如一组雕刻群像,被塑造在一座黄色的、高起的底座上。画面上对伏尔加河的景色作了很好的布局,使这幅尺寸不很大的画面具有宏伟深远的感觉。它不仅揭示了现实的矛盾,同时肯定了社会的积极力量,使俄国风俗画增添了新的语言。 列宾的历史画:画家把历史人物复杂、矛盾的精神面貌,通过紧张的 戏剧性的场面揭示了出来。在历史画《查波罗什人写信给苏丹王》,则以英雄的群像和乐观的色彩,描写了17世纪查波罗什部落的一段历史。画面上有20多个人物,表现了查波罗什人热爱自由和勇敢豪迈的性格。列宾还以19世纪后期俄国民粹派反对沙皇专制的政治斗争为题材,画了一组油画。其中闻名的有 3张:《拒绝临刑前的忏悔》 《意外的归来》和《宣传者被捕》。 列宾也是一位出色的肖像画家,他把肖像画称作"最有现实意义的绘画体裁"。他为同时代的名人作了一系列出色的肖像。 列宾在改革后的皇家美术学院任教14年,为俄国绘画学派培养了一代后起之秀。 列宾在晚年,曾以自传体的形式写了回忆录《抚今追昔》,用生动的文笔写下了自己童年和青年时代的经历,回忆了他和艺术家们的交往,以及他主要作品的创作经过,还附有他对当时欧洲绘画的评论及书信10余篇。这本读物对了解19世纪后期俄国的艺术概况,很有参考价值。
带你飞014 2021-07-03 00:00 世界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的代表作,也是他的成名作,现实主义绘画杰出的代表作之一。画面上展示的是:烈日酷暑下,漫长荒芜的沙滩上,一群衣衫褴褛的纤夫拖着货船,步履沉重地前进着。一曲低沉的号子在炎夏的闷热中与河水的悲吟交织在一起。现收藏于圣彼得堡俄罗斯国立美术馆。《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列宾的代表作,也是他的成名作。在这幅画的构图上,列宾利用了沙滩的地形和河湾的转折,使十一个纤夫犹如一组雕像,被塑造在一座黄色的、高起的底座上,使这幅画具有宏伟深远的张力,画中的背景运用的颜色昏暗迷蒙,空间空旷奇特,给人以惆怅、孤独、无助之感,切实深入到纤夫的心灵深处,亦是画家心境的真实写照,这对画旨的体现,情感的的烘托起了极大的作用。在画面上画家又对伏尔加河的景色进行了巧妙的布局,以狭长的横幅展现这群纤夫的行列。伏尔加河畔阳光酷烈,沙滩荒芜、近景只有埋在沙里的几只破筐作点缀。景色十分凄寂。一队穿着破烂的 纤夫在拉着货船,步履是那样地沉重,似乎可以听到压抑低沉的“伏尔加船夫曲”的回声。因此本画的构图、线条、笔力等绘画技巧都是相当成功的。伏尔加河是欧洲最长的河流,全长3500多千米,最后注入里海,流域面积达136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内流河。俄罗斯内河航运干道。 伏尔加河它发源于东欧平原西部的瓦尔代丘陵中的湖沼间,流经森林带、森林草原带和草原带,在这个流域居住的6450万人,约占俄罗斯人口的43%。它通过伏尔加河-波罗的海运河连接波罗的海,通过北德维纳河连接白海,通过伏尔加河-顿河运河与亚速海和黑海沟通,注入里海。所以有“五海通航”的美称。伏尔加河是俄国的历史摇篮。被称为俄罗斯人的母亲河。伏尔加盆地占俄罗斯欧洲部分的2/5,居民几乎占俄罗斯联邦全部人口的1/2。伏尔加河巨大的经济、文化和历史的重要性——还有河流及其盆地的巨大面积——使其跻身于世界大河之列。《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在19世纪80年代初创作的批判现实主义油画中的杰作。这是画家亲眼目睹的情景,成为挥之不去的记忆,列宾决定把这一苦役般的劳动景象画出来,狭长的画幅展现了这群纤夫的队伍,阳光酷烈,沙滩荒芜,穿着破烂衣衫的纤夫拉着货船,步履沉重地向前行进。纤夫共11人,分为三组,每个形象都来自于写生,他们的年龄、性格、经历、体力、精神气质各不相同,画家对此都予以充分体现,统一在主题之中。全画以淡绿、淡紫、暗棕色描绘头上的天空,使气氛显得惨淡,加强了全画的悲剧性。[3]27岁的彼得堡美术学院学生列宾,一天在涅瓦河上写生,突然发现河的那头有一队人像牲口似地在河岸边蠕动,走近了才看清是一行拉着满载货物大船的纤夫。他又把目光转向涅瓦河大桥上往来人群中红男绿女和热烈豪华的场景。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因此萌发了创作纤夫生活的构思。他利用暑假与风景画家瓦西里耶夫一起去伏尔加河考察民情和写生,画了很多纤夫真实的形象和素材。用3年的时间创作完成这幅世界名作。在宽广的伏尔加河上,一群拉着重载货船的纤夫在河岸艰难地行进着。正值夏日的中午,闷热笼罩着大地,一条陈旧的缆绳把纤夫们连接在一起,他们哼着低沉的号子,默默地向前缓行。残酷的现实将他们沦为奴隶,其中有破产的农民、退伍军人、失去信任的神父、流浪汉等。《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充分表现了在封建势力和资本家的剥削下,俄罗斯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记录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 。11位纤夫的苦难代表了整个俄罗斯的苦难。画面的表现力,时至今日仍能给人以强烈的震撼。画中列宾画了十一个饱经风霜的劳动者,他们在炎热的河畔沙滩上艰难的拉着纤绳。纤夫们有着不同的经历和个性,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但这是一支在苦难中练成坚韧不拔,互相依存的队伍。背景运用的颜色昏暗迷蒙,空间空旷奇特,给人以惆怅、孤苦、无助之感,切实深入到纤夫的心灵深处,亦是画家心境的真实写照,这对画旨的体现,情感的的烘托起了极大的作用。 因此本画的构图、线条、笔力等绘画技巧都是相当成功的。被烈日炙烤的焦黄的河岸上,一队蓬首垢面、衣衫褴褛的纤夫拖着沉重的脚步拉着货船,在酷日下精疲力竭的向前挣扎。他们中有老有少,个个都衣着破烂、面容憔悴。领头的是一位胡须斑白的老者,眼睛深陷,坚毅的面孔透出饱经风霜的智慧,但愁苦的表情仍然显示了他对于艰苦生活的无奈。走在最后的纤夫低着头垂着手,麻木地随着队伍向前挪动,似乎已经习惯了这样日日苦役般的生活。队伍中还有一个较为突出的形象,是处在队伍中部的一位少年,可以看出他才开始这样的工作不久,皱着眉头还不太习惯,他直起腰想用手松一松肩头紧勒的纤绳,毕竟年轻,还不甘心忍受这样的苦楚。其余的纤夫都弯着腰低着头,似乎已没有多余的力气再来表现点什么,在他们身上剩下的,惟有贫苦、艰难与无奈。在这幅反映纤夫苦难生活的画里,与其说是人与自然在搏斗,不如说是人在与残酷无情的黑暗命运和社会搏斗。画中的纤夫共有11个人,约略分成三组。每一个形象都被列宾仔细推敲过,画过人物写生。他们的年龄、经历、性格、体力以及他们的精神气质各不相同。画家把这些性格作了高度的典型化,又都统一在主题之中。现据画家本人的记述,分别来详细介绍这里的每一个人物的情况:最前一组共四人,领头的名叫冈宁,他的表情温顺,然而性格坚韧,具有一种内在的意志力,此人约有四五十岁。他那双深陷的眼睛使他的前额 更加突出,显优艾设计网_设计出了他的智慧。列宾在他的头上添画上一块包头的破布,似乎要把他塑成古希腊哲学家的样子。他原是个神父,后来被教会革职,一度充任过教堂唱诗队的指挥。他身体结实, 两手下垂。胸前那一条纤索绷得很紧,而身上的麻布衫却满是补丁。这是一个俄罗斯农民长者或智者的典型,他忍受着肉体与精神的痛苦,是这些纤夫形象中的悲剧性主角。在他右边的一个是身材魁梧的憨直的农民汉子,他赤着脚,头发蓬乱,满脸浓密的胡子,似乎在低低地向冈宁絮叨着什么。这个形象起着衬托冈宁的前倾的身子的作用。在他后面是一个细长的瘦子,年近40,身子大部分被挡住了。他头戴麦秆帽,叼着一只土烟斗,头显得尖小一些。他挺直着身子,这样可使纤索松弛,好像是想省点力气。这个瘦子的左侧,则是一个躬背弯腰的纤夫,他原来是个水手,叫伊卡尔。他的两手向下握拢,神色严厉,眼神凝注,直对着前方。显然,他的脾气一定很倔强,是个农村硬汉子。汗水已把他的上衣腐蚀得百孔干疮,结实的肩膀正从破洞处显露出来。中间一组也是四个人:穿一身粉红色破衫裤的少年名叫拉里卡。看来这个少年是初加入这支行列,他那还未晒黑的皮肤,紧蹙的眉头告诉观者,这种劳动对他来说是负荷过重了。他正用于在调节压在自己肩头那根据痛了皮肤的纤索。画家在这个新的受压迫者身上似乎要找到一种希望,那就是不甘心受剥削,要反抗。令人注目的是,在这个少年颈上还挂着一只十字架,这是父母给孩子的信物,祈求上帝能保佑他路上平安。列宾为画这个少年纤夫,曾从他熟悉的孩童形象中挑选了一个作模特儿。少年拉纤这种现象,也如资本家利用童工榨取劳力一样残酷,这是沙皇俄国的农奴制度的罪恶,也是画家所要抨击的主要目标。紧靠在拉里卡后面的,是一个受尽风霜之苦的秃顶老汉,他皮肤助黑, 脸色阴沉,一边斜倚在纤索上,一边在打开自己的烟袋,想偷闲抽口烟来缓解一下自己的苦闷。他和前面的少年, 在色彩上构成了强烈对比。两代人,不同的命运,却系在一根绳索上。少年右边是个羸弱有病的纤夫,他步履艰难,全身虚弱,正在用袖口擦汗。头发露在无檐帽的外边,颧骨耸起,泪囊水肿,他未来的路程意味着更 大的厄运,我们似乎可以听到他那急促的喘息。在拉里卡与老汉之间,露出了另一个纤夫的脑袋顶,此人的脸庞发黑,鼻孔朝外,嘴唇很厚,看样子是个挞靼人。最后一组三人,走在前面的是个退役军人,白色的衬衫外面加了一件坎肩,帽子压得很低;背后一个皮肤黝黑,巡回展览画派评论家斯塔索夫说他是个流浪的希腊人。最后一个人只见到了他的低垂的头顶,此人似乎走得更加吃力,他正在往一个小坡上移动。全画以淡绿、淡紫、暗棕等色调来描绘上半部的空白,使这条伏尔加河流显得更为惨淡了。这是为了加强人物的悲剧性,烘托干燥炎热的天气(列宾在冈宁和伊卡尔两个人物身上曾作过一些改动,尤以伊卡尔缠着白布的头改动得最多)。
陈鑫海 2021-07-03 00:02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的代表作,也是他的成名作品,现实主义绘画杰出的代表作之一。画面上展示的是:烈日酷暑下,漫长荒芜的沙滩上,一群衣衫褴褛的纤夫拖着货船,步履沉重地前进着。一曲低沉的号子在炎夏的闷热中与河水的悲吟交织在一起。现收藏于圣彼得堡俄罗斯国立美术馆。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列宾的代表作,也是他的成名作。在这幅画的结构上,列宾利用了沙滩的地形和河湾的转折,使十一个纤夫犹如一组雕像,被塑造在一座黄色的、高起的底座上,使这幅画具有宏伟深远的张力,画中的背景运用的颜色昏暗迷蒙,空间空旷奇特,给人以惆怅、孤独、无助之感,切实深入到纤夫的心灵深处。亦是画家心境的真实写照,这对画旨的体现,情感的烘托起了极大的作用。在画面上画家又对伏尔加河的景色进行了巧妙的布局,以狭长的横幅展现这群纤夫的行列。伏尔加河畔阳光酷烈、沙滩荒芜优艾设计网_在线设计。近景只有埋在沙里的几只破筐作点缀,景色十分凄寂。一队穿着破烂的 纤夫在拉着货船,步履是那样地沉重,似乎可以听到压抑低沉的“伏尔加船夫曲”的回声。因此本画的构图、线条、笔力等绘画技巧都是相当成功的。
qkoufu551 2021-07-03 00:04 优艾设计网_Photoshop问答
面对着不朽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人们忍不住赞叹“真像活人”大画家盖伊在面对此画时,曾喃喃自语:”在这一张油画前,《最后的晚餐》也就算不得什么了。”
M14****403 2021-07-03 00:04
列宾,是19世纪俄国知名画家,是巡回展览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创作出了大量的历史画、风俗画和肖像画,成为批判现实主义的画坛先锋。列宾很喜欢写生,有一天和两个好基友约到郊外河畔写生,画着画着远远看到有一团人影缓慢移动,走近了才发现是一群劳累的纤夫在拉船——眼前的残酷场面深深刺激了列宾。
如果列宾不是画家而是一个记者,他一定会掏出相机拍下这个画面,而且毫无疑问这张照片会得普利策奖。
然而列宾的手中只有画笔。列宾开始收集相关素材,为了更深入纤夫们的生活,1870年的夏天,列宾在伏尔加河畔附近的村镇生活了一整个夏天,他与纤夫们结识,与他们成为朋友。
在纤夫们的营地一起架锅做饭,一同吃简陋的食物,一起交流彼此的生活,列宾认真地记录纤夫们不同的经历和形象,并力求深入到纤夫的精神世界中去。
解构这幅画,看画上的人都是谁
如果你能花几分钟认认真真地看看画上的每个部分,你自然会发现这幅画撼动人心的所在——身份、相貌、年龄各异的十一个人,被一根沉重的纤绳栓在一起,画面和人物太过真实,真实到你能听到画上纤夫因为太过疲惫而发出的粗重的喘息声, 事实上这些人物确实是真实存在的,根据列宾的记录,我们可以把画面分为三组,大概介绍一下画上的人们。
领头的名叫冈宁,眼眶深陷,前额突出,大概四五十岁。他原是个神父,后来被教会革职,是一个俄罗斯农民长者典型形象,他忍受着身心双重折磨,是这些纤夫形象中的悲剧性主角。
在他右边的是一个农民汉子,他赤着脚,毛发旺盛杂乱,身材魁梧,低着头似乎在和旁边的人嘟囔些什么。
在冈宁身后是一个身材瘦削的中年男人,年龄40上下,他挺直着身子,试图使纤绳松弛一点,给自己省点力气。
中年男左边的男人,叫做伊卡尔。他曾是个叱咤四海的水手,现在却只能在沙滩上拉纤绳。他神色严厉,眼神凝优艾设计网_PS论坛注,看来是个倔脾气的硬汉。他的上衣已经破洞百出,结实的肩膀从中显露出来。
画面正中间这个最扎眼的少年,叫拉里卡。他还穿着一身粉红色上衣和破衫裤,皮肤也还没有被晒黑,像是刚加入这个队伍不久。他瘦小的身躯几乎很难负荷如此重量,而一想到他还要这样受苦很久,反抗的心情油然而生,少年看着远方,不知道是否是在趁这一刻的偷懒而暗中谋划着什么。
紧靠在拉里卡身后的秃顶老汉,皮肤助黑,脸色阴沉,他斜倚在纤绳上打开了烟袋,想苦里偷闲抽口烟小憩一下。在色彩上和前面的粉上衣少年形成鲜明对比。
少年右边的病患纤夫看起来比少年还要羸弱。他步履艰难,正在用袖口擦汗,全身虚弱,看起来负荷过载让他疲惫不堪。
在拉里卡与老汉中间,露出了另一个纤夫的脑袋顶,此人的脸庞发黑,鼻孔朝外,嘴唇很厚,据说是个鞑靼人。
中间一组也是四个人。
构图上来说,列宾巧妙运用沙滩的地形和河湾的转折,塑成一座隆起的黄色底座,11位纤夫犹如一群雕刻的群像立在上面。视觉上画面显的很扁,人物的压抑感也更突出,由于列宾的匠心构图,这幅尺寸不大的画面拥有宏大雄伟的效果。
你还别说,在现今的伏尔加河畔,真的立了一座同款雕像。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被称为“俄国绘画的奇迹”不是没有道理的。
此画一出就参加了1873年在维也纳举办的国际博览会,令国际画坛“虎躯一震”,评论家斯塔索夫评论这幅画时说道,“……就画的布局和表现而论,列宾是出色的、强有力的艺术家和思想家”。
以此画为代表巡回展览画派宣扬的艺术民主性和大众性对我国当时的美术教育产生了强大冲击,用一句很官方的话来说,就是“适应了当时社会和人民对思想文化的需要”。
鲁迅、徐悲鸿等人对俄罗斯现实主义美术产生兴趣,大力推介巡回画派的作品,在国内形成了一阵追苏风潮。
鲁迅生前出过九本版画集,其中四本都是苏联版画:《新俄画选》、《引玉集》、《苏联版画集》、《死魂灵一百图》。
这幅画无论是艺术性还是社会性都有很高的价值,难怪能被选入小学生课本。大抵是教育者希望小孩子们能通过这幅画,看到一个和温室不一样的世界吧。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