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态”物种有它们的基因基础吗?物种间是如何“学习”的??
补充一个米勒氏拟态:两种具有警戒色优艾设计网_Photoshop论坛的不可食物种互相模拟的拟态现象。1878年,由德国动物学家弗里兹·米勒提出,故名。如,几种均不能吃的蝴蝶,彼此之间外形相似。米勒解释说,因鸟类必须通过亲身尝试才能得知某种昆虫不适口,几种均不适口的蝴蝶形色相似,这样便可减少因被尝试而牺牲部分个体的机会。
300****375 2021-06-15 12:0优艾设计网_Photoshop问答0
拟态这种形状和行为肯定是有遗传基础的,甚至不需要后天的学习。这种功能正是基因赋予的本能,如果没有这种拟态、警戒色的基因,这样的个体很同意被天敌消灭。看过一个纪录片好像是《赤道》,有一部分是讲海底生物的,真的是令人叹为观止,各种不可思议的性状和行为,都是与当地环境相适应的表现。
roy辉 2021-06-15 12:02
“穆氏拟态物种”是有毒的或不好吃的潜在猎物物种,它们与其所模仿的物种并不是密切相关,但却形成了相似的警告色,以遏阻它们共同的捕食者,这种本领是在该过程中通过数量上的优势形成的。在“竞争性排他”有利于一个拟态物种而以其他拟态物种为代价的情况下,不清楚这个效应是否足以维持它们的共存优艾设计网_Photoshop百科。研究员在关于一组物种丰富的热带鲶鱼类群中的“穆氏拟态”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了这个问题。利用形态测定和稳定同位素分析,他们发现,拟态物种并不占据相同的生境,所以它们并不直接竞争食物,这样便能解释它们的共存能力。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