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艾设计网

外科医护“转行”支援 多科室腾挪病房收治?

1月4日下午,仁济医院东院急诊区。本文图片均为该报记者陈悦图。

报纸新闻,人挨着人走,高低床,担架,折叠床,护士站,缴费处,取药处一字排开,医生护士在为病人喊话。躺在病床上,一眼望去,全是老人,吸氧,吊水,张着嘴睡觉,有的还有白发要打理。

这是1月4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东院急诊区。空气压抑,外人还在进来。

“我们现在已经远远超负荷了,没有地方给病人放,也没有地方浪费。”仁济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熊剑飞说,“每天有近300人入住急诊科,医院正在协调患者分流。如果不能分开,病人不断涌入,后面的压力会更大。”

急诊观察区都是床位,非常拥挤。

仁济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刘丽说,从去年12月底开始,急诊科就一直在高位运行。“发热门诊的数量可能会下降一点,但急诊量达到1000人次,其次是1500人次,现在接近2000人次。救护车最多一天超过200辆。现在是平台期。每天的数字都差不多,没有一个总体向上的趋势,但是涨了之后就一直维持在高位,没有下来。”

送急诊的病人,最优艾设计网_设计模板近“重症率很高”。每天登记的重症病例近百例,大部分是由于新冠肺炎感染后缺氧、气短,或原有慢性病加重。在急诊观察区,80岁以上的老人比例超过80%,且多有基础疾病,感染新冠肺炎后病情加重。

面对源源不断的急诊病人,仁济医院各个病房都加大马力接收病人,外科病房腾出空间接收急诊病人。外科、口腔科、中医科40多名医生支援急救,普通病房或外科多名护士加入急救护理危重病人。

病人不断涌入,哪里来的新床位?

急诊室的情况总是很危急。

新冠肺炎,一个40岁的病人,加上他自己的基础疾病,导致心脏骤停,需要紧急治疗。

这位88岁的老人变得昏昏欲睡,无法说话。她的家人测试了她几次氧饱和度。前一天是92和93。第二天早上,暴跌到68。她马上打120去医院。

这名76岁男子的肺部CT显示“大白肺”,他被转移到仁济急诊科,并发出了病危通知。经过急救,从大流量呼吸机、高浓度面罩吸氧到鼻导管吸氧,配合俯卧位通气,几天下来状态已经好了很多。

从2022年12月底开始,这种“紧急而严重”的情况越来越多,从早到晚蜂拥而至,挤满了急诊观察区和病房。

急诊区,医生护士与患者家属沟通。

“病人躺的到处都是。”刘力指出,每天急诊量接近2000人,重症率高。“天冷了,心脑血管疾病会加重。这些患者感染新冠肺炎后会感到气短、胸闷,各种情况都容易引发重症。”

急诊区的病人大多是老年人。

每天接受观察的人数在280-290人,最近有300多人,尤其是80-90岁的老人。七十多岁的患者,在刘丽眼里,还是“年轻”的。刘丽说,有的人吸氧,挂水,过几天情况稳定了就可以走了。有些人病得很重,要住院,床位有限,只能等。而且每天都有救护车和人来,必须腾出空间。

新的病房不断开放,但床位仍然紧张。

急诊室,重症监护室

在急诊区,许多病人需要输氧和心电监护。

仁济医院肿瘤介入科护士长潘磊指出,安排床位不仅仅是一张床。病人需要心电监护仪、吸氧和输液。原来的病房可能没有这些设备,但是临时增加的床位也有这些设备缺口。正在紧急部署心电监护和各种吸氧装置。

住院病房周转率低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刘丽说,以前急诊住院病人平均住院天数在7天左右,最近几天有所放缓。骨科耳鼻喉科病房3天住满了41名急诊病人,截至1月4日中午,还没有一人出院;肿瘤科开急诊病房2周左右,3人出院。

刘丽说,医生和护士都在尽力劝说病情转轻的病人回家休息,但住院病人大多病情较重,不可能做到快速周转。患者需要一定的治疗周期才能出院。医院也尽量增加走廊的床位和供氧位置。

外科医生“转行”能解决病人的问题吗?

仁济医院东院急诊科只有39名医生。最近每天咨询近2000次,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只能寻求其他部门的支持。

急诊一楼从其他科室调来40名医生支援,8名医师,32名非医师,包括外科、口腔科、中医科。新开辟的二楼临时观察区,也得到了其他科室5名医生的支持。

问题是,非专科医生如何进行跨专业会诊,解决患者的问题?

刘丽说,专业不一样,其他科室的医生可能对急诊医学的疾病了解没那么多,所以会根据情况安排工作。

一些外科手术与内科或重症监护有相似之处。比如麻醉科可以做气管插管、深静脉穿刺等抢救措施。中医可能对危重病人了解的没那么多,但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利用中医调理为病人出谋划策,去发热门诊帮病人看病;医生也可以和医师一起接救护车,他们可以做心电图,量血压,开医疗处方,给病人解释。

骨科护士在急诊科护理危重病人。

汪玉刚是创伤骨科的住院医师。2022年12月28日,他接到支援急诊部的通知。他所在的骨科共有6名医生被调到急诊科,原来的科室工作由其他同事分担。

在急诊方面,他主要负责两份工作。有时在抢救大厅参加义诊,协助医师做好义诊前的准备,了解病人的生命体征,询问病史,进行基础检查。同时为患者答疑解惑,引导患者,维持秩序。

有时候我在配药。病情相对稳定的患者只需要补液或开处方,在有外科医生负责的急诊区域开设配药窗口,可以分流挂号患者,缩短等候时间。“让真正需要内科医生进一步检查的患者挂内科号,需要配药的才由外科医生解决。”刘力说。

因为内外科和外外科的医疗流程不同,外科医生在支援前都接受过培训,包括约定的药物处方、患者需要进行的检查、会诊程序等。任何医生遇到问题都可以在微信群里提问,急诊医师会第一时间解答。对于疑难或特别危重的患者,仍以急诊医师或内科医师为主。

汪玉刚说,目前的工作并没有超出他的能力,大部分诊断和治疗仍由医师进行。急诊科必然会面临各种情况。如果他无法控制病情,他会向医生求助。“在家里,我也会把内科书籍翻一倍,给自己充电。能解决的问题,还是能为患者解决的。”

在外科大楼的5楼,骨科耳鼻喉科病房被改造成了急诊室

仁济医院全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孟超认为,“我们从全科转到急诊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去年四五月份上海疫情爆发的时候,我们都在防疫第一线。全科医学科作为定点医院的主要依托,在新冠肺炎重症和基础疾病抢救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我们也长期支持急诊和发热门诊,这是我们的义务,也是我们的责任。”

1月4日上午,重症监护室医生和全科医生联合查房。

重症监护室医生每天都会参加一次全科医生查房,根据危重患者的生命体征给出建议,查看患者的俯卧位,讨论用药情况,指导机器使用和参数调整。每天下午,医院都会组织重症患者进行院内讨论,相应科室的专家会协助治疗。

“医院是上下联动的。病情非常严重的病人,有重症监护室作为我们的坚强后盾,我们可以让病人转危为安;他们的病人比较好,可以转到我们病房。”孟超说。

汪玉刚坦言,急诊工作必须高强度进行,对精力和身体都是考验。他希望“尽可能稳定地解决病人的问题”。我们只是支持,做一些日常事务,不涉及太多专业性。内科医生最辛苦,主要工作还是在做什么。现在是高峰期,医生数量多,医生基本都是马不停蹄的。患者和家属也很辛苦,大家长时间等待也不容易。"

搬了病房之后,监控的重点就不一样了。护士如何迎接挑战?

分诊急诊病房里,拥挤复杂的情况相对缓解,但紧张情绪依然弥漫。从外科到急诊医学,对于最接近患者的护士来说也是一个挑战。

急诊护士站内,患者或家属正在排队等候。

骨科病房接收急诊病人没多久,就送来了一个酮症酸中毒的病人。长期高血糖,基础疾病,再加上新冠肺炎的影响,病人因酮症酸中毒昏迷,家属一片混乱。医疗队在病房给患者插管,进行一段时间有创呼吸机通气,通过调节血糖和使用抗生素使患者清醒。重症监护室腾出床位后,转过去。

仁济医院外科五楼的护士长千代回忆说,她仍然有点紧张。“没有联系过这个有创呼吸机普通病房的护理人员;做气道护理和生命体征监测,对护士的要求比较高。”

2022年12月28日,外科5楼改为急诊重症监护室。外科护士紧急转向内科和重症监护,学会了大流量吸氧机、无创呼吸机等设备的使用,了解了医学医嘱护理模式。千代说护士是医嘱的最终执行者。如果他们不清楚,护士也不确定,病人的安全也无法保证。

在外科5楼,护士站的白板上写着每张床需要的护理。

护士站的白板上写着每张床的情况和需要的护理,比如测血糖、长时间吸氧、俯卧位通气、吸痰、危重等。床位密集意味着工作量大。“手术是手上的苦活,刀上的苦活。内科更多的是摸清病人的病情变化,调整用药。”千代指出,大多数病人年龄在80-90岁,他们的基础疾病很严重。护理人员必须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特别注意用药时间的准确性。

在肿瘤介入科,病房分为两部分,一半按原样收治肿瘤患者,另一半收治急诊科危重患者。26个急诊床位已全部满员,主要涉及血液科和肾内科的患者,并发肺部感染。

介入肿瘤战争

她解释说,双方患者在仪器监测、用药、观察等方面各有侧重。手术患者重点是术后并发症,如出血,而急诊危重患者可能主要是窒息和感染性休克。

介入科护士以俯卧位给病人通气。

但是,医院提供了很多培训,包括仪器的使用、急救等。不同科室和护理团队之间也有交流。介入科楼上是血液科,楼下是肾内科。有相关基础疾病的急诊患者更容易被分配到这里,方便会诊。

“护士从毕业到临床,要掌握各个科室的技能,也学过危重病人的护理,都有基本功。”潘磊直言,目前全院护士都是“杨康”,即使在感染期,只要身体条件允许,也一直在值班。

千代的家离医院有20公里远。从去年10月份开始,她在医院附近租了一套房子,方便急诊时可以随叫随到。“只要有电话,能在电话里解决的我都会解决。凌晨两三点接电话很正常;如果解决不了,我就从家里过来5分钟。”

支援了武汉和上海老年医学中心后,千代觉得自己在三年的抗疫中变得更加成熟,遇到重疾时不再慌张,但压力不减。“它最初是为了预防新冠肺炎,但现在是为了预防严重疾病。去年3月接触到的患者都是轻度或无症状,测核酸按时给药是可以的;现在更严重,患者需要补液,需要更多的机器治疗。”

病房减半,肿瘤患者的治疗怎么办?潘磊解释说,现在要做手术的病人,会收治;择期手术的患者会沟通调整时间,服药一段时间,一段时间后随访。有些阳性的病人暂时不适合手术,以后再安排。

“生命面前人人平等。谁得了重病,谁先治疗。”潘磊说。

1月2日下午,急诊二楼开辟了临时观察区。五个非内科医生支持,日间病房的护士负责护理。连日来,氧气设备和病床不断增加,接受观察的病人陆续转移,一大片空地逐渐变得满满当当。“这些天还是一个适应、学习、做的过程。它也处于危险之中。既然困难来了,就要直面困难,履行好自己应尽的职责和义务,照顾好患者。”负责该病房的初二病区护士长陈说。

0

上一篇:

下一篇: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

最新问答

问答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