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大学生找到发挥自我潜能的路径?
职业生涯规划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合理规划职业生涯,还可以为有创业意向的同学找到发挥自我潜能的途径,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因此,了解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现状、需求、困境,有利于加强大学职业规划教育,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有效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发展大学生自身。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对在校大学生就业趋势调查报告的数据分析显示,虽然大多数大学生都有积极的就业观念和就业意识,在就业能力的提高和职业规划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但在就业趋势和职业规划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亟待培养
近九成大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很重要,但仅一成多大学生有清晰的职业规划
一些学生存在“升学无意识、就业无意识、发展无意识、生涯无规划、学习无动力”等现象。缺乏规划的大学学习生活,对未来的就业与发展都有很不利的影响。
调查显示,近9成的大学生认为职业计划很重要。
数据显示,认为职业生涯规划非常重要的大学生比例为42.8%,比较重要的比例为46.9%,二者合计89.7%。年级比较发现,低年级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更重要,而高年级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重要的比例最低。
数据显示,超过7成的大学生对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有大致计划,其中有计划但没有详细步骤的超过4成,有计划方向但没有深入考虑的占3成,有明确计划的只占1成。
年级对比发现,五年级以上大学生规划清晰的比例最高,其次是四年级,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的大学生比例稍低。可年级大学生职业规划比例高,比低年级大学生高约6个百分点。这可能是因为随着毕业的临近或者进入更高的年级,大学生开始考虑更现实的就业问题,所以职业发展规划成为大学生考虑更多的问题。计划必须尽早开始。这样,几年内就可以更好地按照步骤、节奏地实施计划,暂时不抱佛脚,也不会把计划变成高阁的课堂作业。但数据显示,大学生中,没有规划的呈现U形分布,大一学生没有规划的比例最高,随着年级的提高逐渐下降,大五学生没有规划的比例又呈上升趋势。
3成以上的大学生有积极进行职业计划的意识,考证成为大学生实施职业计划的首要途径
职业计划是积极的还是被动的,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有很深的影响。积极的职业计划,以学生的发展需求和职业目标为出发点,有助于学生结合自己的特点和发展需求,全面融合多方面的发展资源,考虑就业前的职业准备。被动的职业计划容易流入随大流,有的学生受到威胁,有的学生盲目地迷失了自己的发展目标。
调查数据显示,3成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职业计划是积极的,50.3%认为自己的职业计划既有积极的行为,也有大流的情况,1成以上说不清楚,7.8%认为是大流。许多学生在职业规划过程中,积极行为和被动行为参半。
年级相对来说,低年级的计划意识更强。数据显示,能积极规划职业生涯的一年级学生为38.8%,二年级为31.4%,三年级为29.5%,四年级为32.4%,五年级以上为34.2%,一年级比其他年级高4~9个百分点。高中生随大流的人数很多,大学四年级、五年级以上的学生随大流的比例分别为9.0%、8.2%,比大学一年级高4.8个、4个百分点。
职业规划的实现,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渠道接近职业目标,培养职业素养,提高职业能力。数据显示,参加各种职业证书考试是大学生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方法,其次有四成多通过多参加社会活动积累人脉,排在第三位的是涉猎相关领域知识。在相关领域实习的只有3成以上。此外,坚持学习外语和自费参加培训的比例分别为33.3%和11.2%。
男女对职业计划采取的行动有显着的性别差异。女性在职业证书考试和学习外语方面远远高于男性,女性倾向于以学习和训练为自己的职业计划,男性倾向于实习和参加活动积累人脉等实际行动作为自己的职业计划。
虽然低年级学生有更强的职业规划意识,但从职业规划发生的实际行动来看,各项规划都随着年级的增长实施得更多,达到三四年级的顶峰。随着年级的增加,学生们开始采取更多的职业计划行动。这方面可能是因为学校的课程设置,低年级学生的课程很多,有积极的职业计划意愿,但实际参加考证、实习等活动的比例很少。另一方面,高年级学生的职业计划意识可能不强,但受到就业压力和同一代人的影响,职业计划的实际行动发生率很高。以考证为例,一年级学生考证的比例为28.2%,四年级为51.6%,比一年级高23.4个百分点。五年级的数据之所以下降,可能是因为很多学生在三四年级考过各种证明书。
2.大学生职业规划相关培训需要加强
6成以上的大学生没有参加职业规划类教育培训,大学生职业规划培训约9成由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组织
了解职业规划的特点和规律,学习优艾设计网_设计模板如何根据自己的条件设计职业规划的图景,使职业规划更加有效。因此,参加相关的教育培训,更有利于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数据显示,有37.4%参加过职业生涯规划类的教育培训,62.6%没有参加过。参加相关训练的大学生不到四成,这表明很多大学生缺乏相关训练,重视程度不足,当地教育条件不足。
对参加职业规划教育类培训的大学生进行统计,学生参加的培训约9成由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组织。学校对职业规划类教育训练具有主导作用,在学生中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其次是社会组织和团体组织,两者几乎没有差别,都占一成左右的学生参加政府部门组织的教育类训练很少。
性别比较发现,女生到就业指导中心参加培训的比例高于男生,男生通过社会组织或团组织活动等参加教育培训的比例更高。数据显示,女生到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比例高出男生3.8个百分点。
年级对比发现,高一学生参加学校就业辅导中心的教学培训更多,大一学生参加社会组织、团体组织、政府部门的培训更多。四年级比一年级学生参加就业辅导中心培训的比例高出5.8个百分点,一年级学生参加社会组织、团体组织培训的比例分别高出4年级7.4个、9.6个百分点。这可能是因为低年级学生就业压力还未来,他们更喜欢社区组织、政府部门组织、内容更广泛的职业规划培训,高年级学生更希望就业指导中心能给他们带来更有针对性的帮助。
6成以上的大学生参加过学校开设的就业辅导课,近6成的大学生认为学校开设的就业辅导课对自己有很大的帮助
参加培训、接受就业辅导、实习实习,是大学生职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有效的培训和辅导,让学生在入职前结合自己的素质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路径。
数据统计显示,6成以上的大学生参加过学校开设的就业辅导课或讲座,未参加的比例为34.9%。学生对学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的参加程度还不错,但还不令人满意,刚到合格水平。
年级对比发现,大四学生参加的比例最高,其次是大三、大二、大五、大一。四年级学生参加就业辅导课的比例为75.6%,比一年级学生高36.8个百分点。可以看出,在本科教育阶段,年级越高,学加就业辅导课的比例就越高。到了研究生阶段,学员参加就业辅导的比例有所下降。这是因为对于本科生来说,毕业在即,就业辅导成为了学员找到理想岗位的救命稻草,从而缓解了研究生就业问题,或者减少了就业难度,从而降低了参加就业辅导班的学员比例。
数据统计显示,57.6%的大学生认为学校开设的就业辅导课程对自己有很大帮助,其中有很大帮助的比例为18.1%,有很大帮助的比例为39.5%。有些学生认为帮助小,没有帮助。
性别对比发现,男生认为就业辅导班对自己帮助大的比例比女生高6个百分点;年级对比发现,低年级学生认为帮助大的比例最高,其中一年级78.9%,接近8成;二年级的比例为63.2%,三年级为55.4%,四年级为48.8%,五年级以上为62.7%。
通过对不同教育阶段的学员进行对比,高职高专的学员认为学校开设的就业辅导课帮助更大,高于本科和研究生。对研究生的帮助低,帮助程度一般约占一半,远远高于其他两个学业阶段。
同时,调查发现59.0%的大学生在学校有实习和实习经验。年级比较发现,随着年级的提高,大学生对实习的参加度逐渐提高。其中,比例最高的是四年级,八成以上的大学生有实习和实习经验,比一年级大学生高54分。5年级以上的大学生,实习和实习的参加度下降,比4年级低18个百分点。据统计,参加实习的2355名学生认为实习对今后就业的帮助非常有用,47.7%认为有用,合计90.0%认为实习和实习对就业有帮助。可以说,通过职场体验和实践,确实对学生选择就业目标,适应就业大作用。
3.采取系列措施加强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专业性
针对大学生缺乏明确的职业规划、求职前准备不足、自我定位不足、对职场能力素质的需求不足等问题,建议采取系列措施加强大学生职业规划的专业性。
职业规划教育层次指导框架发布,为不同年级的大学生提供各取所需层次教育内容,提高职业规划教育质量。
建议形成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学校要结合自选动作和必做动作,使所有大学生都能接受必要的就业教育。
建议配备专门打工的职业规划教师团队,提高职业规划教育的专业化水平。对从事职业规划教育的专职教师需要一定的资质要求。例如,加拿大要求从事就业指导的咨询师必须具有教育学、心理学、咨询学或相应的人文社会科学博士学位,并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要求教师或管理者具有人文科学硕士学位。对专职教师进行定期培训和评估。
大学生的实习必须得到全社会的支持,请进来和出去相结合。瑞典、德国、瑞士、美国等国家特别强调企业责任,各学校与附近的企业密切相关,使学生更有机会向企业学习和体验。在瑞士,约三分之一的企业参加学徒训练,他们和学校一起确定教育和考试内容,向学生介绍企业情况,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提供部分工资。一些企业还出资建立了研修中心和实习现场。建议整合院校所在地的教育资源,为学生搭建共享的职业体验平台。
针对部分学校就业辅导工作内容枯燥、形式单调、功能单一等问题,建议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丰富大学生就业辅导工作,尽快建立和完善集教育、管理、辅导和服务于一体的就业辅导体系,积极引导和推动大学生就业。
同时,高中也给学生体验真正社会的机会。例如,日本政府为了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设立了各种各样的专业机构来协调大学生的就业体验立了学生职业综合支援中心,推进了就业体验制度等。大学应将学生就业指导渗透到日常教育中,充分利用团体委员会和社区的组织优势,通过多种活动、丰富的社会实践等提高大学生的职业规划素养和就业能力。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