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校园餐安全问题:学校应建立家委会参与决策监督机制?
据法制日报报道,学校午餐成为今年地方两会出现的高频词。
四川省政协委员提出,政府应鼓励符合要求的饮食企业为学生提供质量低廉、科学合理、安全放心的营养午餐,将其纳入政府采购,在财政补助金、用地、税收、标准指导等方面支持和优惠的上海市,政协委员建议尽快为中小学生提供午餐安全立法,建立健全的中小学食品安全长效管理机制。
新学期初,再加上全国两会召开,学校午餐再次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话题。
但中国营养饮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陈伟力认为,在校园饮食领域,立法、监督、评价等方面还缺乏统一计划和顶层设计。对此,《法制日报》记者进行了相关采访。
安全系统头等大事
样本是重要的一步
北京某小学从事物流工作的连师傅向记者介绍,每天早上7点10分,学校领导值班检查购买的菜肴此外,监控和局部连接,可以随时检查。各级严抓学校食品卫生。
在师傅给记者的照片中,食堂里安装了很多监视摄像头。每个环节都是透明的,所有的过程都行。
张海在一所中学担任食堂主任,他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学校食堂有一个冷藏柜,储存着最近3天的饭菜留样,“安全是头等大事,留样是很关键的一步”。
曾在某国际学校供职的李贝珊向记者透露,在她工作过的国际学校,对家长公开的伙食收费标准是,早餐15元、午餐30元、晚餐30元、夜宵15元。根据学校的要求,教育孩子的饮食礼仪,监督小班每个孩子的饮食习惯,老师们必须和学生坐在同一张桌子上吃饭。
我们和孩子一起吃饭,和吃的饭一样,学生吃不完,可以举手给阿姨吃饭,老师不能自己吃饭。李贝珊说:很多菜,老师不想吃,自己带菜吃饭。孩子们能吃吗?中餐和晚餐是肉和蔬菜,西红柿炒鸡蛋是肉,虾是肉,茄子和肉末星是肉,烤豆腐也是肉。大妈给孩子们打的菜,真的很少。
饮食环节公开透明
根据教育部发表的统计数据,截至2017年底,全国各级学校51.38万所,各级学历教育在校生2.7亿人。校园餐饮业成为社会需求。
在调查中,记者注意到,目前许多中小学还没有自己开食堂吃饭的条件,企业配送学生午餐模式在一定时期内存在很多。
去年8月发表的《学生饮食营养指南》规定了从6岁到17岁的中小学生,一天三餐的能量和营养素供给量、食物种类和饮食原则等。但是,学生饮食营养指南主要起草人之一,中国疾病预防管理中心的营养和健康所研究员胡小琪发现,目前还有很多一线企业对这个标准不太了解。
在业内人士看来,校园具有相对地区的封闭性。为了食品安全,很多学校一般不允许学生在校外用餐,午餐集中供应便有了一定的市场垄断性。
那么,午餐是学校供应,还是外包配送?有些家长认为学校供应良好,管理良好,可以放心。配送一定会导致饮食保管时间长,饮食无聊。
也有部分受访家长支持配送,认为经济实惠配送既能给学校减压,又能适当给学生补充营养。
学校选择哪种午餐方式,相关部门没有要求。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介绍,目前学校提供学生午餐有三种模式。一是食堂委托经营,聘请专业饮食公司二是学校经营,原料统一招标三是午餐配送,以什么方式提供学生午餐,重要的是因地制宜。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卫生、安全都是第一位的。
目前,许多学校采用的企业集中配送模式有很多中间环节,学生家长和学生个人无法直接对接饮食企业,无法选择饮食企业。此外,一些学校的预约负责人只有图,预约环节不能公开透明,学校午餐出现了很多问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只要预约环节公开透明,任何饮食形式都可行。
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看来,出现问题的原因不是饮食形式,而是家长监督不足,订货阶段发生了权利交易和腐败。
采访中,业内人士直言,学生午餐安全问题主要出现在食材质量、食品制作和保管等环节,如果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可能会引起食品安全问题。各地食药监、卫生等市场监督和卫生部门应从食品来源、制作和配送等环节实施常态化监督,经得起全面追溯。
在储朝晖看来,中小学饮食企业良莠不齐,饮食质量不高等问题是饮食环节不公开,不透明,学校饮食负责人和饮食企业背后存在利益交流,学校饮食供应商有机可乘,教育主管部门和饮食药品监督等市场监督部门应重点监督饮食企业生产的来源和流通环节,按照相应的标准和规范生产学校饮食。
学生饮食一直存在问题,是因为预约过程只由行政力量主导,没有其他社会力量监督,招标不透明。熊丙奇说,目前各地营养饮食和学校食堂的安全和质量问题,由于家长参与决策和监督机制不足,应建立家长参与监督机制,发挥家长参与监督的作用。
评价缺乏标准
多头管理逐渐成为趋势
近年来,校园饮食领域受到更多社会关注和资源倾向。
住在乡镇村,教育部于2011年开始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7年来复盖全国29个省1631个县,受益学生人数达3700万人。在城市社区,中国疾控中心于2017年在北京市顺义区、辽宁省盘锦市、浙江省义乌市等8所中小学开展营养校园试点项目。
同时,各地管理进行了各种探索。
2018年11月5日,安徽省教育厅提出,安徽省制定学校午餐管理办法,引进准入和退出机制。另外,安徽省实行中小学校长的饮食制度,及时公开饮食人数和带量食谱等相关信息,设立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和学生家长代表参加的饮食委员会,定期评价饮食价格和质量。
2019年2月21日,北京市教委发布《关于切实做好2019年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新学期幼儿园、中小学、高校等校园食品安全管理的具体要求。《通知》要求,中小学、幼儿园应建立集中饮食陪伴制度,学校相关负责人每次饮食都要和学生一起饮食,及时发现和解决饮食中存在的问题。
储朝晖向记者介绍,学生饮食监督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行政部门监督,另一种是市场本身监督,学校预约者认真负责,预约环节公开透明,完全由市场竞争本身监督,这也是最有力、最可持续的监督。
在监督营养食品供应、选择的机构时,应引进包括食品安全部门、行政部门、监护人和社会力量的监督,媒体也应发挥监督政府部门的作用。储朝晖说。
但储朝晖也承认引进和退出机制的作用有限,无法解决根本问题。为了保证中小学生学校的饮食健康安全,学校应选择认真负责的预约者,市场监督部门应定期公布饮食企业的调查结果,让所有学生和家长了解实际情况,定期监督。
所谓的准入制度和退出机制,只能在学校选择饮食企业时发挥约束作用,这本身表明学校方面在选择饮食企业时有不受监督的权利。熊丙奇说。
同时,校长的伙食制是否会变成花架,也有人质疑不能落到现场
储朝晖的看法是,陪伴制在很多地方只是形式。由于无法判断陪伴者与陪伴者之间是否有利益关系,无法根本解决现在中小学午餐中发生的问题。不仅是午餐,学校整体的管理体制也没有找到家庭学校合作的平衡关系。目前,在中国教育管理体系中,真正正正规的家长委员会长委员会,因此在配餐方面很难发挥正常作用。
校长的饮食制度在各地实施,没有消除以下充实等问题。这是因为校长代表校方,在行政主导下,家长没有参与和监督。因此,解决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各学校应建立家长委员会参与决策和监督的机制,让家长参与招标饮食的全过程,减少问题的发生。熊丙奇建议。
校园饮食的日常监督呈多头管理态势,需要形成系统的正常有效管理体优艾设计网_平面设计制。学校自主经营食堂缺乏监督评价标准,社会饮食企业进入校园饮食的资质、评价、评价、退出等机制不规范。陈伟力说。
此外,业内许多人建议尽快立法校园饮食,规范和约束学生营养午餐标准、学校午餐供应和管理,明确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责任。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