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文条怎么写呢??
陈杰辉 2021-05-15 01:16 公文格式第九条 公文一般由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志、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页码等组成。(一)份号。公文印制份数的顺序号。涉密公文应当标注份号。(二)密级和保密期限。公文的秘密等级和保密的期限。涉密公文应当根据涉密程度分别标注“绝密”“机密”“秘密”和保密期限。(三)紧急程度。公文送达和优艾设计网_PS论坛办理的时限要求。根据紧急程度,紧急公文应当分别标注“特急”“加急”,电报应当分别标注“特提”“特急”“加急”“平急”。(四)发文机关标志。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加“文件”二字组成,也可以使用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联合行文时,发文机关标志可以并用联合发文机关名称,也可以多带带用主办机关名称。(五)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发文顺序号组成。联合行文时,使用主办机关的发文字号。(六)签发人。上行文应当标注签发人姓名。(七)标题。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组成。(八)主送机关。公文的主要受理机关,应当使用机关全称、规范化简称或者同类型机关统称。(九)正文。公文的主体,用来表述公文的内容。(十)附件说明。公文附件的顺序号和名称。(十一)发文机关署名。署发文机关全称__________或者规范化简称。(十二)成文日期。署会议通过或者发文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联合行文时,署最后签发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十三)印章。公文中有发文机关署名的,应当加盖发文机关印章,并与署名机关相符。有特定发文机关标志的普发性公文和电报可以不加盖印章。(十四)附注。公文印发传达范围等需要说明的事项。(十五)附件。公文正文的说明、补充或者
穆清歌 2021-05-15 01:23
法律规定的结构一般分为编、章、节、条、款、项、目几个层次,在日常的文书中,我们通常只会用到条、款、项、目几个层次。我们可按照如下规范引用法律条款。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引用法律、法令等所列条、款、项目顺序的通知》
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各专门人民法院:
目前有些人民法院引用法律、法令等条文时,对于条、款、项、目的顺序尚不明确。例如,最高人民法院1956年刑提字第2号判决书中有“……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第七条第一款第二项;第十四条第一款第一项……”的写法,就不够清楚。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的第七条和第十四条中并没有并列几款,所以不需要写“第一款”,应写为“第七条第二项”和“第十四条第一项”。现在对引用条文的写法,提出下列意见,希注意:
一、引用法律、法令等的条文时,应按条、款、项、目顺序来写,即条下为款,款下为项,项下为目。二、如果某一条下面没有分款而直接分列几项的,就不要加“第一款”,例如惩治反革命条例第十条只有(一)(二)(三)三项,就不要写“第十条第一款第×项”。
三、过去颁布的规范性的文件中,如对条、款、项、目的使用另有顺序,或另用其他字样标明条款时,可仍照该文件的用法引用。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裁判文书引用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规定》
为进一步规范裁判文书引用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工作,提高裁判质量,确保司法统一,维护法律权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等法律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 人民法院的裁判文书应当依法引用相关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法律文件作为裁判依据。引用时应当准确完整写明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名称、条款序号,需要引用具体条文的,应当整条引用。
第二条 并列引用多个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引用顺序如下:法律及法律解释、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或者单行条例、司法解释。同时引用两部以上法律的,应当先引用基本法律,后引用其他法律。引用包括实体法和程序法的,先引用实体法,后引用程序法。
第三条 刑事裁判文书应当引用法律、法律解释或者司法解释。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裁判文书引用规范性法律文件,同时适用本规定第四条规定。
第四条 民事裁判文书应当引用法律、法律解释或者司法解释。对于应当适用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或者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可以直接引用。
第五条 行政裁判文书应当引用法律、法律解释、行政法规或者司法解释。对于应当适用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部门公布的行政法规解释或优艾设计网_Photoshop问答者行政规章,可以直接引用。
第六条 对于本规定第三条、第四条、第五条规定之外的规范性文件,根据审理案件的需要,经审查认定为合法有效的,可以作为裁判说理的依据。
第七条 人民法院制作裁判文书确需引用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之间存在冲突,根据立法法等有关法律规定无法选择适用的,应当依法提请有决定权的机关做出裁决,不得自行在裁判文书中认定相关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
柴亚飞 2021-05-15 01:26 应用写作中按照行文关系、文件去向,可分为上行文、平行文、下行优艾设计网_设计文: 上行文。指下级机关向所属上级机关的发文,如请示、报告。其行文方向有逐级行文、多级行文、越级行文三种。 1.逐级行文 即下级机关向具有隶属关系的上一级机关行文,世上行文最基本、最常用的方式。除特殊情 况外,下级机关一般均应向直接上级机关行文,以保持正常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 2.多级行文 即下级机关存必要时向具有隶属关系的上一级机关和更高一级的上级机关行文。这种行文方 式只在个别特殊情况下,如遇有重大问题时才可使用。 3.越级行文 即下级机关在非常必要时,越过有隶属关系的上一级机关而向更高级的上级机关行文。这种 方式只能在下列特殊情况下采用: (1)由于发生特殊紧急情况,如严重自然灾害等,逐级上报会延误时机,造成更大损失的 问题; (2)向具有隶属关系的上一级机关请示多次,长期未能得到解决的问题; (3)隶属下级机关与上级机关之间有争议而无法解决的问题; (4)上级机关交办的,并指定越级上报的事项; (5)对上一级机关进行检举、揭发的问题; (6)询问与请示极个别的、必要的具体问题等。 平行文。指平行机关或不相隶属的机关之间的发文,如通知、函。 下行文。指上级机关对所属下级机关的发文,如命令、指令、决定、决议、布告、公告、通告、通知、通报、批复等。 (二)下行文 下行文是上级机关向所属的下级机关的行文。其行文方式有逐级行文、多级行文、直达基层 行文三种。 1.逐级行文 即采取逐级下达的方式或只对直属的下一级机关行文: 2.多级行文 即上级机关根据需要同时向所属的几级下级机关行文。 3.直达基层行文 即上级机关直接向最基层机关行文.采用这种方式行文的多是无须保密的普通文书。 (三)平行文 平行文是相互没有隶属关系的同级机关或者不属同一系统的机关之问的行文。这是不分系统、 级别、地区、性质的机关之间的行文。机关之间需要彼此联系工作、沟通情况时,可以使用函、 知照性通知等文种。 (四)泛行文 主要是指公文可以同时上行、下行或者平行,还向社会公布。行政公文中的公告、通告即属 于此类。 公文格式构成 应用写作类的公文一般由发文机关、秘密等级、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识、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日期、印章、成文日期、附注、附件、主题词、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等部分组成
KurazhGof 2021-05-15 01:27 怎样写好领条?(一)领取物品的同志要当面清点好所领物品的品种和数量,如实写到颁条上。 (二)数字要用大写。大写的十个基数是: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 (三)如领取的是钱,又是整数.在数字后面要加上个“整” 字,以防别人增添优艾设计网_设计客。 (四) 要掌握镊条的写作格式。领条由标题、正文、署名和日期等四部分组成。1.标题。有两种写法:(1)在第二行中间写“领条”二字.(2)在第二行中间写“今领到”三个字。 2. 正文。如果标题写的是“领条”,正文要从下一行低两格写起;如果标题写的是“今领到”三字,正文要从下一行顶格写起,转行仍顶格写。正文要写什么单位、领到什么东西、领多少等内容。数字要大写。有时既有小写,又在括号内写一次大写. 3. 署名写在正文右下方。重要的领条,要加公章或私章.有的署名既写单位名称文写个人姓名.遇此情况,最好既盖公章又矗海避剿篆济遍汐拨搂盖私章.如果只盖一个章,则盖公章。4. 日期.写在署名下面,要写年月日。有人只写月日。例一: 领 条 今领到校电教处发给无锡电视厂的14时红旗牌电视机捌部。我系师生电化教学用。 物理系电教室:彭成功 一九八二年十月十日 今领到校会计室发给的中文系教师1981——1982学年教学超工作量奖金捌佰捌拾捌捌元整。 经手人中文系办公室:刘建国 —九八三年三十五日 领 条 今领到院宣传部免费发给的《向蒋筑英、罗健夫同志学习》一本 书108(壹佰零捌)本。 领取人: 康 乐 邢成 —九八二年十一月十五日
CalebLong 2021-05-15 01:29
1、内容上“三查三改”:
查立意:看是否明确、完整、突出,改观点错误、浮泛空洞、文不切题优艾设计网_PS交流、含混冗杂、不合逻辑之处。
查措施政策:看措施、规定、办法、意见是否符合政策,切实可行;改矛盾抵触之处及不求实效的官话、套话、大话、空话和不力之处。
查材料:看是否具体、真实、典型,改一般化、概念化和不实之处。
2、文字上“三查三改”:
查篇章:看是否明确、紧凑、合理,改杂乱无章、上下脱节、主次详略不当等。
查行文:看是否精炼、合乎语法和逻辑,改用词不当、啰嗦累赘、逻辑错误之处。
查文字:看是否规范,改错别字、生造词语、滥用简称、标点错误和文面款式毛病。
3、体式上“五查五改”:
查文种、标题、主抄送单位、附件、附加标记有否问题,如有即行订正。
办文必须迅速及时,不失时效。公文一般有一定的时效,特别是有明显时间要求的公文,如果超过时限,就会耽误工作,造成损失。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