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作者是谁啊??
韦恒超 优艾设计网_设计 2021-04-28 23:23 庄子 游一自《庄子》,乃是全本三十三篇之第一篇。其开篇语:冥有鱼,其名为鲲……”流传久远,妇孺皆知。《逍遥游》的想象奇特怪诞,洋溢着浪漫色彩,追求顺其自然无所依,最终获得无穷的自在自由。另有歌曲戏中的词汇、重庆本土棋牌游戏、小说等以此为名。
郑迎丽 优艾设计网_设计百科 2021-04-28 23:29 《与神对话》作者尼尔唐纳沃许《一个人不要怕》作者:素黑 《逍遥游》作者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战国时代宋国蒙 当下的力量 作 者: (德)埃克哈特·托利 著,曹植 译
史云龙 2021-04-28 23:32 《逍遥游》是《庄子》的首篇,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可作为《庄子》一书的代表。《逍遥游》的主题是追求一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作者认为,只有忘却物我的优艾设计网_PS百科界限,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才是真正的“逍遥游”。文章先是通过大鹏与蜩、学鸠等小动物的对比,阐述了“小”与“大”的区别;在此基础上作者指出,无论是不善飞翔的蜩与学鸠,还是能借风力飞到九万里高空的大鹏,甚至是可以御风而行的列子,它们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从而引出并阐述了“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道理。文章最后通过惠子与庄子的“有用”、“无用”之辩,说明不为世所用才能“逍遥”。全文想象丰富,构思新颖,雄奇怪诞,汪洋恣肆,字里行间里洋溢着浪漫主义精神。
宋博 2021-04-28 23:34 庄子把"道"作为人存在于自然的最高形式并加以推崇,他认为对于"道"的观照,是人生最大的快乐。《田子方》中以孔子和老子对话的形式,阐明了这个道理,提出只要能够实现对"道"的观照,就能达到一种"至美至乐"的境界。而这种境界只有那些抛弃了生死、功名、得失、贫富、毁誉的"至人"、"神人"、"圣人"才能体会,因为"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无己、无功、无名这三个层次的精神状态,是达到"至乐至美"的先决条件,然后才是"隳肢体、黜聪明"的状态。从对物质世界的排除到对思想意识的排除与否定,庄子把这种最高层次称为"心斋",又称为"坐忘"。 在《逍遥游》中,从鲲鹏到燕雀,从大德至小德,都是"有所待"。也就是说主体无法取消对客观事物的依赖性,也就无法进入绝对自由的"逍遥游"的精神境界。只有那些能够从内心深处彻底排除利害观念,从人的各种是非得失的计较和思虑中解脱出来,进入"三无"精神层面的"至人"、"神人"、"圣人"才能进入"逍遥游"的境界。《逍遥游》中的"圣人"许由,藐姑射之山上的"神人",以及《达生》篇中的"至人",《田子方》篇中的"真人",都是"无所待"的人物。他们为了达到"无所待",就必然先要进入"三无"的境界,或如《大宗师》篇所说的"外天下"、"外物"、"外生",亦即将个人的宠辱得失、世事人情以至生死都排除于心,创造出一种空虚的心境,只有这种空虚的心境,才能实现对"道"的观照。当然,仅仅排除人与物质世界的联系以至人的生死都是不彻底的,庄子 还排除否定了人的思想意识,即"隳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正是"形如槁木,心如死灰"。这就是《人间世》篇所称的"虚而待物"的"心斋"和《大宗师》篇所称的"坐忘"。人们要从各种生理和心理的欲望中解脱出来,从对利害和功名的忧虑中超脱出来,从对死和生的迷惘中摆脱出来。当庄子把对死生的认识从人本体移到超越个体之上的另外一个更高的、更普遍的存在时,死生的界限就消失了;当庄子把人的精神世界都否定之时,"心如死灰"的"虚"的状态也就达到了。虚而待物,所谓"待物",实为"不待"优艾设计网_设计LOGO,这种精神境界便更加接近"道"的境界。庄子通过《逍遥游》,对这种人生态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433616138度做出了深刻的阐释。
池善卿 优艾设计网_Photoshop百科 2021-04-28 23:35 庄子啊!
张望如 2021-04-28 23:46 优艾设计网_Photoshop论坛
余光中 :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10月21日生于南京,1948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2年。 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硕士学位。返台后任师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任台湾中学文学院院长。主要诗集有《舟子的悲歌》,《武陵少年》,《莲的联想》,《白玉苦瓜》,《天狼星》等。主要散文集有《逍遥游》,《听听那冷雨》,《记忆像铁轨一样等。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