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久见!银行理财产品亏损 客户经理自讨腰包补客户损失??
据《中国基金报》报道,11月以来,由于债市大幅调整,银行理财产品让投资者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失,银行理财客户也叫苦连天,纷纷表示“赔钱”、“不要再买理财了”。
但也有投资者在网上发帖称“理财亏了,客户经理补了。”该投资人表示,由于之前的理财产品亏损严重,客户经理通过个人账户转了7000元给他,弥补部分损失。此外,有投资者表示某城商行理财子公司的理财产品无法兑付,相关机构回应称“银行没有弥补理财损失的法律义务”。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客户经理为弥补客户资金损失的自寻行为属于个人行为,违反了监管规定;这种行为不等于银行“刚性兑付”。对于银行理财亏损导致的客户流失,业内人士表示,银行机构除了重视对投资者的陪伴和教育外,还应该在理财产品层面做出改变,应该发行更多的封闭式产品。此外,他们应该在基础资产的选择中配置更多的低波动性和短期资产。
理财赔钱
客户经理要求自己掏腰包。
近日,有投资者在网上发布了“理财亏了,客户经理会补回来”的主题。该投资人表示,近年来,客户经理推荐的理财产品亏损较多或实际收益较低。投资人的客户经理通过个人支付宝转账7000元给他,弥补部分损失。
帖子说:“我认识这个客户经理很多年了.前年给我介绍的一支股票,目前大概亏了20 W多,几个月前介绍的理财产品也一直在亏,到12.12亏了6000多.她一直挺尴尬的,支付宝给我转了7000。钱我收到了,以后让她多存点,买理财。”
此外,有投资者表示某城商行理财子公司的理财产品无法兑付,相关机构回应称:“银行没有弥补理财损失的法律义务”。
行业:客户经理行为违法。
不属于银行刚性兑付。
针对客户经理寻求自己掏腰包弥补客户资金损失的现象,某国有大行西南地区客户经理告诉记者优艾设计网_平面设计:“这种情况属于‘久住’。在我十年的职业生涯中,还没听说过客户理财赔钱,客户经理自己掏钱的。”
此外,多位银行人士也向记者表示,客户经理为客户资金损失买单的情况在业内非常罕见,且该行为是客户经理的个人行为,不能理解为银行理财的“刚性兑付”。
资深金融监管政策专家周表示:“上述情况非常罕见。客户经理单方面发起的购买行为不能视为‘刚性支付’。刚性认可标准,发行或管理该产品的金融机构自筹资金支付或委托其他机构代为支付。作为第三方,管理人的个人行为不能定义为刚性兑付。”
事实上,客户经理为客户的资金损失“买单”也涉嫌违反《理财公司理财产品销售管理暂行办法》相关规定。
根据《理财公司理财产品销售管理暂行办法》,“为理财产品提供直接或间接、明示或暗示的担保,包括部分或全部保证本金或收益”属于禁止行为。
周表示:“从金融销售人员的销售行为来看,虽然客户经理的主要动机是安抚客户,但从金额上来看,与平时的业绩基准还是有较大差异的,更多的是出于维护客户关系的目的。但是,这样的行为确实违反了监管规定。”
留住理财客户的银行机构呢?
谈客户经理要求自掏腰包的原因
上述理财经理告诉记者:“对于这种赔偿财务损失的做法,我倾向于认为是一种维护客户关系的行为,而不是赔偿客户财务损失的行为。从帖子披露的金额来看,这个客户应该是‘大客户’。这种客户的流失对客户经理的工作是一个很大的打击,所以客户经理有很强的动力要求自己掏腰包来维持。”
11月以来,理财市场的大幅波动客观上导致了理财公司产品管理规模的萎缩。据证券时报报道,截至11月底,赵胤、兴银、光大、平安、信谊五家国有大行理财公司和十家理财公司的产品管理规模约为17.1万亿元,单月减少近6300亿元。
对于客户赎回理财离场后的资金流向,周分析:“首先是回归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其实这对于银行机构来说,无非是从理财向存款的转移。至少钱还没走,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先回归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业务;第二是钱流向了其他银行,但还在银行体系内。客户可能会把资金从A银行转到b银行,但是,这种理财中的破净损失是系统性风险事件,客户很快就会明白,现在市场就是这样,资金可能会回流到A银行;第三种情况是资金流出银行,流向基金、信托等其他资产管理产品。不过估计银行理财的回撤相对于其他资管产品是最小的。”
“客户止损赎回理财离开市场,导致理财产品管理规模大减,也让银行不得不开始反思我们应该如何留住客户,这也是目前行业面临的一大问题。”一位城商行高管表示。
对于客户的流失,周认为,银行机构除了要重视对投资者的教育和陪伴工作,更应该进行产品层面的转型。具体来说,一是发行更多的封闭式产品。长期来看,纯债类理财产品的整体收益是向上波动的。没有信用风险,债券持有到期即可获得票息,因此应多发行封闭型产品,引导客户长期持有;二是基础资产可以适当替换为一些非标资产、波动较小、存续期较短的现金管理类资产。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