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能够维持相对较低的物价水平是十分难得的宏观经济治理绩效?
中新社北京12月18日消息,“中国能够保持相对较低的物价水平,是目前非常难得的宏观经济治理表现,这与其他陷入高通胀甚至恶性通胀的经济体形成鲜明对比。”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室主任、研究员郭立言说。
今年以来,全球通胀高企,美欧等主要经济体消费价格指数大幅上升。在这种形势下,中国的物价水平备受关注。
最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努力稳定增长、就业和价格,及时有效地缓解结构性价格上涨对一些困难群众的影响。中国目前稳定物价的成果如何?与其他经济体有何不同?影响我国物价波动的国内外因素有哪些?如何防止潜在影响?中新社就此采访了郭丽岩。
她分析,今年以来,美欧等经济体的CPI创下了近40年来的历史新高。虽然近期有所回落,但美国、英国、欧元区11月CPI仍在7.1%、10.7%、10%的高位运行。此外,土耳其和阿根廷等新兴市场经济体正在经历持续的恶性通货膨胀。
在美欧等经济体“高烧不退”的背景下,中国保持物价稳定运行的努力和成果举世瞩目。1-11月,我国CPI上涨2%,保持在合理区间运行。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保持在1%左右的相对较低水平。
在郭立言看来,中国之所以能够保持物价基本稳定,主要原因和经验是加强粮食和能源的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加大保障供应和物价稳定的力度,切实守住民生底线。
首先,重要的是确保民生商品的供应和价格稳定,并不断完善价格控制机制。夯实“菜篮子”市长负优艾设计网_平面设计责制。在提高地方自主保障能力的同时,推进产销衔接,加强主产区与主销区的跨区域合作,共同保障价格稳定责任。产地、道路运输、终端配送各环节畅通。完善北方城市冬春可储存的成品粮油、猪肉、蔬菜储备,充实入库,增强储备调节能力。
其次,立足国情,以煤炭为“锚”,构建价格保障体系,有序释放优质煤炭产能,完善煤炭产、供、储、销体系,完善煤电价格形成机制,压实保价保供责任,从而有效维护能源领域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行。
此外,今年阶段性调整了价格补贴联动机制,降低了启动条件,扩大了保障范围。1-11月,各地累计发放临时价格补贴约50亿元。
她指出,客观地说,中国在物价稳定方面也面临一些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主要是外部输入压力。
虽然近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有所回落,但部分品种仍在高位波动。乌克兰危机仍在发酵,国际流动性环境在变化,主要经济体利率、汇率瞬息万变,国际市场部分地区能源、粮食供应缺口仍然较大,各种扰动因素叠加,供需基本面偏紧,甚至个别供需错配的品种仍有阶段性反弹空间。此外,受不利天气影响,蔬菜等食品价格可能出现阶段性波动。
针对上述挑战,郭立言提醒,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增强全链条防范市场价格异常波动风险的能力。
她继续说,就输入性因素而言,我们应该密切跟踪、监测和警告国际商品市场的趋势
郭立言说,一方面,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产业体系韧性足够,市场潜力大,可以对冲和化解不利影响。另一方面,中国坚决不搞“大水漫灌”这种强刺激,可以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强、更高质量的支持。特别是粮、油、肉、蛋、奶、果蔬等重要民生商品,调控机制不断完善,调控能力不断提高,我们有信心、有能力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
“总体上看,当前稳定物价总水平的基础是牢固的,今年全年CPI左右的预期目标是可以实现的。展望明年,稳定物价的信心和能力将进一步增强。”她说。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