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艾设计网

淘宝正在内测同款比价功能[淘宝比价功能]?

声明: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 电商头条(ID:ecxinwen),作者:李松月,授权转载发布。

淘宝内测同款比价功能

近日,有消费者在使用淘宝时发现,部分商品下方出现了“去比价”选项,点开后可以看到同款商品淘宝在售多少件、最低价是多少。

(图源:亿邦动力)

据悉,这是淘宝正在内测的“同款比价”功能,预计在本周陆续放量上线。目前主要覆盖洗衣机、空调、冰箱、手机、平板、笔记本等品类商品,后续会进一步覆盖全品类。

以往消费者想要在淘宝找到同款最低价,都需要手动给搜索结果按价格排序。而且常常会有一些非同款商品掺杂其中,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辨别难度。

2022年时,淘宝曾上线“有好价”功能。用户可以在该页面查询近期浏览商品、热销产品的比价情况。不过“有好价”的查询方式较为繁琐,且入口隐藏较深,用户需要主动搜索才能找到。

(截自淘宝)

如今“同款比价”功能的出现,无疑能够大幅缩短用户的决策时间,促使更多的交易发生在淘宝平台内。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8”大促期间,京东曾上线“百亿补贴”和“买贵双倍赔”功能。与近期同款商品、拼多多百亿补贴和天猫同款商品比价,追求全网最低价。

(截自“买贵双倍赔”服务规则)

淘宝在这时推出了站内同款比价功能,也被外界猜测为加入“低价竞争”的信号。

不过从淘宝的动作来看,同样是比价,它的形式和目的却和京东有着很大的区别。

要低价也要品质,淘宝死磕“价格力”

今年2月,在阿里的财报会上,董事局主席、CEO张勇曾就“价格补贴”发表过看法。

他认为:“回顾历史,没有哪一家公司能够通过自身的持续价格补贴,实现改变局面的目的。最终改变局面还是要靠技术创新和商业机制的创新,真正让商家愿意把最好的商品,最好的价格给到消费者。”

这番话已然为淘宝正在测试的“同款比价”埋下了伏笔。

如果说京东的比价,是通过平台和商家共同出资补贴,那么淘宝就是在鼓励商家进行让利,“把最好的价格给到消费者”。这一模式,也就是张勇所提到的“商业机制的创新”。

不过也必须注意到,“真正让商家愿意”才是张勇这番话里的重点。正如他说的那样:“只有让商家愿意为他的消费者买单,愿意为消费者付出,并且这个付出是有长期的、可持续的商业回报的,这样才是一个正循环。”

为此,技术创新其实要比商业机制的创新更加重要。

前不久,阿里管理层确定了淘宝今年的五大战略:直播、私域、内容化、本地零售和价格力。其中,唯有“价格力”是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剩下的则侧重具体领域和方向。

有阿里人士指出,淘宝的“价格力”不是纯粹的低价,而是聚焦在高品质下,商品性价比的提升。

因而淘宝的逻辑在于,利用技术创新提高供给端的生产效率、提高利润空间,进而促使商家主动让利给消费者,形成可持续的正循环。

我们可以看到,淘宝如今一直在致力于帮助产业带完成数字化转型。去年年底,淘宝公布2022年度产业带百强榜。在淘宝的帮助下,广州女装、佛山家具、义乌小商品、海宁皮革、南通家纺等等源头产业带都得到了显著增长。

在产业聚集度、总体规模、销量增速、数字化水平、消费者满意度等多个维度,这些地方特色产业带都展现出了很高的线上竞争力,成为了全国产业带数字化转型的标杆。

而在数字化转型完成后,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扩大需求,此时最有竞争力的武器当然是“低价”无疑。

淘宝如今推出的“同款比价”,其实就是鼓励利润空间增长后的商家“以价换量”。既能够吸引更多的新客,又能提高潜藏的复购率。唯有实际体验过产品的消费者越来越多,商家才能获得长期、可持续的回报。

当然,目前看来“同款比价”也有可能引发一些风险。

对于消费者而言,平台内置比价功能确实可以大幅缩短决策链路,高效买到需要的商品。但是对于商家而言,往后想要获得更多的流量和销量,就必须一再压缩利润,甚至是“赔本赚吆喝”。

如果平台不对比价机制进行一些限制,后续难免会有恶性竞争的情况出现。一些商家为了获得更高的名次,还有可能虚标展示价等等,反而会影响到消费者体验。

总的来说,淘宝新推出的“同款比价”功能初衷是好的,也是重视消费者的体现。但在正式上线、落实后,一些细节处仍需推敲打磨,确保该功能展现出更多的积极意义。

平台主动比价,导购电商的饭碗丢了?

随着京东、淘宝等平台相继出手,将“比价”摆上台前。一个新的问题也引发了行业关注:那些导购电商平台还有“活路”吗?

21世纪初,淘宝的繁荣曾催生出一批导购电商,它们通过比价、返利、内容营销等方式,吸引并促使用户前往第三方电商平台完成交易。典型的例子就是上市公司“返利网”和“什么值得买”。

具体来看,导购电商大致可以分为“价格类”和“内容类”两种模式。而随着拼多多等主打下沉市场的电商平台出现,价格类导购电商早已逐渐式微,只有“内容种草”模式的导购电商依旧受到青睐。

(图源:艾媒咨询)

换而言之,电商平台自主比价已经无法对导购电商造成实质性冲击,只会加快这一行业的转型进程。

前不久,“什么值得买”股价连续上涨半个月,从33.12元涨至58.2元。原因是ChatGPT的火热让市场看到了导购电商与AIGC融合的可能。

很早之前,什么值得买就开始利用AIGC生成产品卖点提炼,节省人工成本的同时,也降低用户对部分内容的理解门槛、缩短决策链路。

(截自“什么值得买”App)

这一模式也成为了如今导购电商争相转型的方向。毕竟对于电商行业而言,AIGC较为明朗的应用主要就是在客服解答、消费导购两个方面。搭上今年的风口,导购电商并不缺乏转型的机会,也无需再纠结电商平台的比价战略。

相比于导购电商,真正可能受到平台自主比价影响的,终究还是商家们。往后该如何平衡利润和销量的矛盾,将会是一个两难的抉择。

如张勇所言,经过三年的不确定性后,所有的商家,所有的中国企业都会想在新的一年当中“大干一场”。

在这一振奋人心的关键时刻,平台们互相竞争抢夺消费者的同时,也需要多给商家留下一点余地。

0

上一篇:

下一篇: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

最新问答

问答排行榜